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你敢说“不”吗? 来到平台已经近半个月,从公益回答板块

朱智杰
你敢说“不”吗? 来到平台已经近半个月,从公益回答板块看到各种各样的发问,其实让我比较深刻的就是提问的朋友都很善良,善良得有时候会承受很多很多的委屈,顾及的方面也很多。 曾经我也是“有求必应”的人,对于朋友来说,我是最好求助的对象,但最现实的问题始终会出现,对的,就是借钱,而这件事却唤醒了我学会“说不”的能力,也许我真的太穷了,我不能太假慈悲,特别从对方向我提出借钱的时候,大家也是同事,一个月收入多少你知我知,可是借来的钱是供给他还信用卡之类的,所以那一刻觉得自己就被滥用了好心这个特征。 自此,或许我不再是那个有求必应的人,可是情绪的目光,逐渐转变成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而不是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我,所以我只能say yes,不再是这样了。 我们太多时候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而很多时候只是为了维持一段自己也不太清楚的关系,是友谊?哥们?还是什么呢,说不清,但主要是不敢说出自身真实想法。 来,从今天起,这个“不”是难不倒你的,它未必仅仅表达出推开人家的意思,有时候对于你不想做的事情可以说不,反而会争取到该有的尊重哦~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郭瑞
不认可自己,通常有可以两种解释: 1、当我不知道我是谁的时候,我肯定不可能认可自己。认可自己是需要有确定感的,也就是说在婴儿出生6个月左右到15个月左右是自体构建阶段需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能够适当的看到了自己孩子的需要给予理解并及时的适当反应,也就是镜映,所以对自己的认可与否是通过母亲最初的镜映得来的。当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当然也就不可能谈到喜欢和认可了。 2、当一个人长期的生活在负性的反馈中时,那么即使最初自己心里面不接受,也会慢慢的顺从,当他顺从的时候,他的自我就不是自己的,也就是说,他认同的不是自己的状态,他感受不到自己内部的真实感受,而去认同一个外在认可的现实。一个过于模式化的发展,被重复强调之后,往往对个体的个性或者生命力的发展是一种抑制,这种抑制类似于斯德哥尔摩效应产生的过程。 当然事情也有两面性,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不是特别美好的体验时,当我们希望能够被理解,被看见,当我们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且是一个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时,这也说明我们理解了自己,也可以试着接纳自己,后是爱自己! 我们有时在读一本书一部历史著作的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曾经自己表达不出来的某种情感,无法命名的某种感觉,突然发现在书中被表达被命名了,这种发现让我们心产生了震动,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发现和感受生命的体验,成长也就在这时发生了!我们对自己的不认可和否定,有可能也就在此时改写了! 如果发现自己很难过,或者是很困扰,建议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希望我的分享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心的世界我愿倾听!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