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碰到一件引起情绪波动的事情时,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
那晓旭
碰到一件引起情绪波动的事情时,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 发生了什么事情? 2. 我的心理和身体感受是什么? 3. 我的想法是什么? 4. 我想怎么说怎么做? 5. 我这样做这样说,对自己和别人的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 6. 我应该怎么做怎么说? 7. 对自己有什么新的了解?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徐恒
所有的关系相处中 角色扮演的好与坏 永远只来自相对应的角色反馈 是否是好伴侣由伴侣反馈 是否是好儿女由父母反馈 其他人的评价和反馈没有更多意义 同时角色是否扮演得好也只在角色里 和整个人的好与坏也没有直接关系
肖洁
低级的欲望(快乐),通过放纵就可获得 高级的欲望(快乐),通过自律方可获得 顶级的欲望(快乐),通过煎熬才可获得
苏平
溺爱的真相。 很多人都以为,溺爱是爱得太多了。 其实,溺爱和真正的爱没有一丁点关系,溺爱是无原则+控制,包裹着“为你好”的标签满足父母。 父母会为孩子做很多事情,甚至为了孩子牺牲自己,时时事事都在牵挂着孩子。 就像电影《囧妈》里,妈妈担心徐伊万的身体健康,儿子都到中年了,她还要一口一口往儿子嘴里塞红烧肉。 担心儿子的婚姻问题,拼命讨好儿媳妇,催促着儿子儿媳生孩子。 只要能为儿子做的,她不惜一切代价,这就是中国式付出型家长。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这么努力,到底是在爱谁呢? 千万不要说是爱孩子,他们连孩子真正的需求都不知道,不在意。 徐伊万的妈妈不管他是不是喜欢,是不是需要,就一味地喂他吃红烧肉。也不管他是不是愿意,就逼着他生孩子。 就像徐伊万说的:“你爱的不是我,是你想象出来的我。” 的确,为孩子拼命付出的父母,爱的不是孩子真实的存在,而是自己内在的小孩。 他们觉得对自己好是羞耻的,那么就把内在小孩的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 自我感动式地对孩子好,其实是在满足自己。在付出的过程中,他们觉得自己在爱别人,自己非常伟大。 但同时,父母对孩子又不都是爱,还有深深的控制与不满。 因为随着溺爱的过程,孩子变得无能。即使有些孩子会成绩优异,也会有其他的缺点。 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孩子也必须是“全能”的。有缺点就要消灭缺点,让孩子变得维持“全能的人设”。 父母与孩子关系,就像一边给狗喂香肠,一边又抽打着狗嫌他贪吃。 归根结底,那是饲养员与宠物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的平等关系。
薛昭霞
向内观照,要观照的对象就是自己内心的这股热情。那是一股能量,不只是喜怒哀乐的情绪,也不仅仅只是梦想或欲望。 热情是我们想要耗费一生投入的事业,也许是获得 完整的爱,或者是得到永远的平安。 唯一能点燃热情的方式,就是去做,做到我们忘了周遭的杂音,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看见连自己都没看过的自己。 这时,我们才能说,我懂我自己。
肖钤文
#好的友情# 今日友人馈赠
与友相处如沐春风,愈是精进有要求的人,愈是谦逊低调,温和柔软地影响着身边他人。
杨丽琴
烦背后的担心有两种,第一种是怕必须做而不想做的事情。第二种是怕做不了想做的事情。 有时候,这两种担心会同时存在,即想做的事情不能做,不想做的事情却不得不做,这真的会让人觉得很烦。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