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把握好咨询的节奏 根据来访者接受能力一步步让其转变和成长

杜宁娟
把握好咨询的节奏 根据来访者接受能力一步步让其转变和成长 不要急于在第一次咨询中试图解决他的所有困惑 当来访者确定自己好起来了 走出来了 真诚的聆听和分享他的喜悦 祝贺祝愿他未来生活的时候或许还有别的 咨访关系的结束也需要明确的说出来 一起或者单方强调近期的良好感受和成长 提醒在今后更好的运用 告知依然可以在需要时回来 定期回访近况但不打扰对方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冯二玲
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的郑墨弟弟家。   小宝6岁时上学了。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   他的"道"是什么呢?他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郑板桥自己是个读书人,他并不是看不起读书人,他看不起的是: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郑板桥自己最重视的还是儿子的品德。他对弟弟说:“我不在家,儿便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   他主张,他的孩子和仆人的儿女应平等对待。他说:“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别人。凡鱼餐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头肉乎!”   为了教育儿子“明好人之理”、“爱天下农夫”,郑板桥还抄录了使小宝且念且唱、顺口好读的四首五言绝句:   二月卖新丝,五月巢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才得放脚眠,蚊虫跳蚤出。   后来,郑板桥不放心小宝的成长,就把他接到身边,经常教育小宝要懂得吃饭穿衣的艰难,要同情穷苦的人。由于郑板桥的严格教育和言传身教,小宝进步很快。当时潍县正值灾荒,郑板桥一向清贫,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粮食。一天,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出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宝欢跳着走到门外,高高兴兴地吃着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看着他吃,小宝发现了这个用饥饿眼光看他的小女孩,立刻把窝头分给小女孩一半。郑板桥得知小宝的举动,高兴地对着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爹爹喜欢你。”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

赵莎莎
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在问题之外”。为什么呢?问题之内就是上两层,就是我们肉眼可见的问题。我们觉得只要把这件事解决了,肯定就好了。比如我们会觉得“只要换人就好了”“只要改变流程就好了”“只要再加一个规定就好了”,或者很多家长说,“只要把孩子的手机收回来就好了”。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去改变上面两层,这两层就是问题之内。而真正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是来自问题之外。就是它没有显现在问题中,而是你的心态起了作用。只要你把心态挪开,它就发生了改变。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是在酒店的服务员身上展开的。就是研究人员把楼里打扫卫生的服务员分成两组,他们对其中一组什么都没做,让服务员正常地打扫卫生;又让另外一组参加了一次培训,告诉他们铺床单、拖地的动作,相当于在健身房里做了多少运动,这些动作可以减少多少卡路里。就只是告诉这组人,他们所干的这些活和健身房之间的联系,告诉他们这些活能减少多少卡路里,除此之外,没有在他们的工作上做任何改变。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被培训过的那一组服务员普遍减肥了:他们的工作幅度普遍变得更大了,他们更愿意使劲,最后减肥了。而对这份工作没有感觉的或者觉得好烦的那一组,他们完全不知道这其实就是个锻炼。其实他们没想到,很多有钱人没事干,还要花钱去健身房里撸铁,而他们在这儿打扫卫生,既做了运动,又赚了钱,不是更愉快吗?心态一调整,你就会发现这两组人的身体表现就完全不同了。 不要小看那90%的无意识行为,它们是由心态自动过滤的。我们需要把这种无意识却自发处理的这90%变得更积极,这才是我们学习心态调整的最重要的原因。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