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 如果你觉得不舒服, 而又不敢表达,
李芳君
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 如果你觉得不舒服, 而又不敢表达, 那就是你的自我价值不足 要做到身心合一的表达自己, 先要提升自我价值。 ——林文采博士
0温暖
0回答
#
个人成长
相关回答
李春兰
人的改变是艰难的旅程,大部分人倾向于在已有的经验中,不断寻找熟悉的感觉。 只要熟悉,不管是好、坏感受,都想去寻找。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总是遇到相似的问题和痛苦的原因。 除非可以建立新的经验。这个新经验可没那么容易建立。 首先是安全,离开已有的经验,就意味着离开已熟悉的安全感。需要冒险去信任,这就可能有失望或受伤。 新经验的建立是一点一滴逐渐完成的,也只有逐渐建立才能稳定的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黄芳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人为去制造“挫折”击打孩子。 而是父母用爱与信任,陪伴孩子直面困难。 很多家长觉得,现在的孩子心理都太脆弱,受不得委屈、输不起,于是想用挫折教育帮助孩子练就强大内心。 父母开始重视起挫折教育,这一点很好。可是有些家长的做法,却走入了误区:人为地制造一些“挫折”,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比如,把挫折当吃苦:家庭明明很宽裕却总是哭穷;孩子要什么偏偏不给满足,或是一定要带着条件交换; 把挫折当打压:平时少表扬,常常打击、批评孩子,总拿孩子和别人作比较; 见不得孩子脆弱的一面,不许孩子哭、难过…… 这些错误的“挫折教育”,不仅不会让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变强。 只会带给孩子匮乏感,挫败感,觉得自己不被爱,不被欣赏,什么都做不好。 多少孩子,就这样被破坏了内心的安全感、浇灭了自信,早早地失去了对抗挫折的能力。
赵莎莎
第一个现象叫作迎合,就是指服从群体规范。这个实验其实很好做,你自己也可以做。比如你进电梯的时候,带上两个朋友一块儿进去,你们仨别面朝着门站,你们背朝着门站,然后观察一下,下一个进来的人会怎么站。大部分情况下,你会发现下一个进来的人犹豫了一下,然后也会转过来跟你们一块儿背朝门站。不过这只是一个自己的体验,并不严谨。 和这个现象相关的科学实验是在1955年,由阿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做的。他的办法是画了3条线段,这3条线段的长短不一(原书表述为,另有一条标准线段,实验人员让被试将这3条线段与标准线段做对比,看哪条线段最接近标准线段),在正常情况下,99%的人都能够分辨哪条长哪条短,长短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他们让受试者来判断长短(哪条线段最接近标准线段),在参与实验的人员中,一整个小组只有一个是真被试,也就是说只有一个是对实验情况完全不知情的,剩下的受试者全部是实验人员假扮的。当其他实验人员(假被试)都说某条短的线段更长(更接近标准线段)的时候,他们观察这个真被试的判断,最后得出的数据是,大概有25%(也就是1/4)的人能够一直保持独立的判断,因为那条线段的长短太明显了;还有8%的人是几乎完全从众的,就是如果前面几个人都说那条线段短,那就说那条线段短;剩下的这些人有时候从众,有时候不从众,从众与否可能取决于线段长度的差距,还可能取决于参加这个实验的受试者人数,比如有更多人说那条短的线段更长(更接近标准线段),那他也可能会怀疑到底哪条长(更接近标准线段)。 这个实验让我们看到,人是会从众的。有一部电影,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叫作《十二怒汉》,电影里讲了一个案件,11个陪审员都已经判断这个凶手有罪,但是有一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据理力争,挽救了那个嫌疑人的生命。所以对于我们来说,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这是第一个现象,叫作迎合,我们得知道我们有服从群体规范的冲动。
李娟丽
处处都有蓝天白云,时时都有阳光、空气,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觉得这一切都是美好的,都是难得的。心雨晴也雨,心晴雨也晴!
茅丽英
当领导给你布置额外的工作时,你怕办不好,又怕伤了领导不好意思直接拒绝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怎么表达时,可以尝试用拒绝三步走:表态+共谋+制约。 第一先表态:你说,好的您放心,这个事情呢我一定尽力去做个协调;第二共谋:可以这么说,我知道这个事情呢对您还挺重要的,这样吧,我想您另外找他们几个也去问问,我呢自然会尽力去做,这样我们大家一起使力,一切以不耽误您的工作为主,毕竟这件事很重要嘛。第三制约:在跟领导沟通时,你可以跟她说,谢谢您对我的肯定和信任,我尽力把您交给我的这个事情办好,如果万一没有如您所愿,还请领导您体凉,同时我也很感恩您对我的培养。当您这样说了,既给领导留了面子,又给领导留台阶,即便自己没有办好领导也不好意思再怪你。 您来倾诉 我来聆听
林其红
你跑得愈快, 你的影子跟得愈紧。 有时,它还会跑在你的前头呢! 只有日正当中的太阳, 才能让它退减。 但你可知道,你那影子一直都在服侍着你呢! 加害你的,也必保护你。 黑暗就是你的蜡烛。 你的边界,就是你追寻的起点。 ——鲁米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