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当一个人处在受害者心理的时候,其实还是个孩子。转换角度
石萍
当一个人处在受害者心理的时候,其实还是个孩子。转换角度看问题如果没用,那就升级版,两个角度不够,那就三个,四个…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史冬英
这是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名言,这句话不是字面意思,不是说别人都是坏人,要害你,而是说你一旦不能成为自己,而不得不活在他人的评价里,或者他人的意志里,你就会承受如地狱般的痛苦。 这句话其实阐明了一个事实,世界无非关系,而关系又是最困难的事。只要身在关系中,人就几乎不能完全不考虑他人,我们都会下意识地想要被他人喜欢,或者想要把他人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结果就是我们都失去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虽然心理学家阿德勒鼓励我们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但它背后的意思也就是说自由是有代价的,你要完全不在乎他人,活成纯粹的自己,那本身就是很令人恐惧的,因为那也意味着彻底的孤独。 那么既离不开关系,又不能太深入关系,我们该怎么办呢?答案或许只有两个字——接纳,也就是允许一切自然发生,该待在“地狱”的时候就承受其“油煎火烤”,该孤独的时候就享受自由的时光。事实上,人生最痛苦的或许不是身处怎样的困境,而是非要逆势而为,正所谓“痛苦并不苦,抵抗痛苦才让人苦不堪言”。
张亮
合理的是现实,不合理的是理想,或者说,现实是合理的,只是我们觉得不合理,我们只能通过我们的认知,看明白合理,了解因果,才能有针对性的让我们觉得不合理的,变的合理,
冯二玲
对别人的限制,其实正是对自己的限制。看别人不顺眼,其实是看自己不顺眼。觉得别人不可爱的地方,就是觉得自己不可爱的地方。不满意别人,正是因为不满意自己!你怎样批判别人,就会怎样批判自己。原来,真正不能接受的人是自己,不是别人!
苏平
恋爱中最容易产生的心理现象是猜测对方,猜测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当你开始猜测对方的时候,你需要研究自己怎么了,是内心怎样的感受引发了你的猜测,因为猜测是一个心理防御,让你逃离了自己内心深处那个难受的感觉。当你明白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状态,不再猜测,你和恋人的关系就更加亲密了。
罗永丽
所有健康的依恋关系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父母和孩子都具有向对方发出信号并接收对方信号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适时沟通。它是指在交流的每一个瞬间,父母都能立刻感受到并理解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的做出回应。适时沟通能使双方感受到彼此的内心紧紧的连在一起,让我们在沟通中,感到被理解,让我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且相互协调的适时沟通能够拓展自我意识,而这是人们培育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核心所在。当父母感受到自己与孩子的心连在一起时,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孩子。此时孩子也能够感受到被理解,他们会觉得父母明白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另外,适时沟通能让我们通过接受他人的观点,观察他人对我们的观点做出的反应,从而使自己的思维变得开阔。 那么,怎么达到适时沟通呢?沟通时需要双方的彼此尊重,积极回应。也就是说,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要敞开心扉,倾尽全力去感受孩子的想法,用心倾听,留意孩子表达的信息,而不要只专注于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即使父母不会立刻明白孩子的意思,也要知道他在表达想要满足某种需求的愿望。适时沟通这种交流只有在未受过去的心理问题干扰时,才有可能发生。而做到这一点,对方的反应就取决于当时实际沟通的情形,而不是产生于早已存在的固定的心智模式。此时,适时沟通有可能产生。
王冰冰
人自以为有主见,却无不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一根签、几句话、乌鸦叫、眼皮跳等诸如此类的事情,都有可能给人造成心理暗示。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在给别人心理暗示,同时也在接受别人的心理暗示,这些心理暗示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负面心理暗示是乌鸦嘴,总能让不好的事情发生。比如: 一位父亲对女儿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真笨。” 再如一位妈妈看着街边的乞丐,对儿子说:“如果你不努力学习,将来就会像那个乞丐一样。” 尽管父母是出于无心或善意,但这些话无疑会给孩子输入不好的心理暗示,让孩子觉得自己真的很笨,或者有可能成为乞丐。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