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玫瑰]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即对自己的执着和对周遭事物的
刘淑珍
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即对自己的执着和对周遭事物的执着.
我们相信有一个绝对存在的“我”,这是我的身体,我的想法,我的房子.......可实际上,这只是由于不了解自己而造成的误解.
其实,就是没有一个绝对存在的“我”.
世界上没有凭空来去的人.对许多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最陌生的就是“自己”.
你了解自己身心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吗?习惯性的心不在焉使我们错过了了解自己的大好机会.
如实而又绵密地觉察自己的身心.在这种了了分明的觉察中,很多烦恼消失无踪了. ——次第花开
3温暖
0回答
一诺
温暖了
相关回答
高雪梅
好的关系是: 我朝向你,我也朝向自己,既不是全副铠甲,也不是一身软肋! 我们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能真实表达自己的需要,同时也能接纳他人的需求! 不论是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还是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关系,都是如此。
谷振强
向潜意识要答案 穿越意识、穿越身体, 进入到“内在身体”, 进入到真我, 你就有了灵性。
姜文良
大唐盛世的富有,人们对精神需求的膨胀,致使追求满足的方向多头,从而带来当时划时代发展。这正如当下的我们一边努力做好自我,一边追赶着发展的脚步。一旦出现不匹配了就会陷入深渊,这就是没有时间考虑的试错!不要让大形式主导你的自动思维。
唐崛
有没有在一瞬间,你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的外貌形象、言谈举止,让你确定这个人就是你这辈子的那个TA?一见钟情背后的依据是,早年的成长环境让你逐渐在内心里形成了对理想伴侣的幻想,当现实中恰好有这么一个人出现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就是TA了。
郭立艳
给内心小孩找个家 (一) 2、内心的小孩儿 人格的印记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那样,内心的小孩是对童年印记的比喻,用来描述性格当中由潜意识控制的那一部分。内心的小孩决定了我们的感觉。例如害怕、痛苦、悲伤、愤怒。以及快乐幸福和爱意等。内心的小孩可以是积极幸福的,也可以是消极忧伤的。 我们将在这里进一步认识这两种小孩,并且学会与他们和谐相处。 另外还有一种叫做成年自我。也可以称他为内心的成人,而他的主管机构是我们的理性和理智及思维。在成年自我的模式当中,我们承担责任,制定计划,预先行动,认清并理解关系,权衡风险,并且调整内心的情绪。成年自我的行动是有意识、有计划的。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第一个把性格分成不同主管机构的人。现代心理学所说的内心小孩,弗洛伊德把他称为本我,而成年自我被称为自我。另外,他还创造了所谓的超我。超我是内心道德的主管机构。现代心理学称他为父母自我或者是内心的批判家。 如果你内处在内心的批判家模式,那么内心的对话就是这样的。别做这种傻事,你什么都不是,你什么都做不了,你无疑一无是处。 摘自《给内心小孩找个家》 在认识内在自我的道路上一同成长
何艳丹
人总是要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才可能会真的成长。在找个成长过程中,还会伴随着些痛的,成长都是痛的,哪怕只是去锻炼身体,也是只有锻炼到肌肉略有疼痛,才会逐渐适应,人的力量才可能会成长。 心理成长也是一样的,但痛过之后,是自己的蜕变、成长、甚至再生。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