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恐婚不代表不想结婚,不想结婚也不代表拒绝幸福。 婚姻不是
赵莎莎
恐婚不代表不想结婚,不想结婚也不代表拒绝幸福。 婚姻不是我们的必需品,而是一个选择。 在人生的岔路口面前,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 关键是,听听我们内心的声音: 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在我们的文化里,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有各种对应性别的要求。 比如女性,就应该要做个好妈妈,做个好妻子。 可是,比起遵循这些要求,我们更应该想清楚: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我们不应该只是好妈妈,好妻子,好女人,我们更应该是我们自己。
2温暖
0回答
罗鑫
温暖了
#
感情那些事
相关回答
王冰冰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那晓旭
如果我们替孩子做得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们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当别人拒绝侍候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为自己感到难过,甚至以某种伤害性或者破坏性的行为寻求报复。 《正面管教》
孙三丽
很喜欢克里斯多福·孟的一句话: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不管是夫妻之间,还是恋人之间,以及其他人与人之间,少一些期望,我们会轻松很多,因为期望就像沉重的包袱,会阻隘了我们自己的进程,最好的方式是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依靠自己去得到一切你想要的。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总是希望对方能够满足我们的一些需求,这些期望往往会用各种方式表达,比如明说或者暗示,暗示可能在生活中会更多,既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又保护了自己不是软弱和需求无度的形象,甚至会觉得即便不暗示对方也应该知道才对。 这样的想法意味着你觉得对方“应该”满足你,他“应该”成为你希望的样子,那么问题的重点来了,如果你总是让他成为你想要的样子,为你服务,围绕你转,那么他自己呢,我们需要意识到,爱是如其所是,爱他本来的样子,如果总是要求他满足你一切需求,那么这不是真爱,而是你爱你自己,并不是他,你和他保持亲密关系是为了满足小小的自私需求。 我们真正需要的,没有人能给,也没有人能够真正让我们快乐,我们做需要的一切都可以自给自足。要求对方爱我们是我们自己心中的爱不足的表现。
彭保云
题目的这个过程我更喜欢用坐下来与走出去来表达。 坐下来读书、写作又或者画画、冥想,与自己沟通与内在沟通。这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进入深度思考。而走出去进入人群,特别是一个有关照的支持性团体,你能与人链接、在关系里得到正向反馈被看到,结合深度思考的话,每一步外走都形成一次自我的“定位”。 这是一个有趣的环节。 有着语言很难抵达的部分,没有负担,虽然不是步步清醒,印印清晰,但是你心里就无需耗能在迷茫及意义感丧失的寻寻觅觅里了。
陆海玲
但是先要学习认识创伤,才有提前避免的可能。
黄芳
情绪从本质上来讲,是动机、欲望满足与否的表现,欲望满足时,我们开心、高兴、兴奋,各种积极情绪。欲望没有实现时,我们伤心、生气、愤怒,各种消极情绪。归根到底,是因为欲望,让我们受伤害。 而我们的大部分欲望,来源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欲求未被及时满足。我们太容易受伤害,也源于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没有及时得到父母等“重要他人”的认可与支持。 每一次情绪的发生,其实都是我们觉察与成长的机会。觉察情绪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身体反应,可以让我们对自己更了解、对身体更敏感,对自己的了解和对身体的敏感,可以提高自己感受情绪的能力。 觉察的同时,也是机会,让我们可以深入去分析自己的行为模式,分析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未满足的欲望与期待,然后通过接纳、原谅、转变等方式放下并成长。 当我们在面临很多情境时,可以看见自己的欲望,改变原来的应对方式,就不被情绪左右,也就可以坦然应对。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