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马特·海格在《活下去的理由》一书中,分享的40条关于“如

杨丽军
马特·海格在《活下去的理由》一书中,分享的40条关于“如何生活”建议: 1. 快乐出现的时候,享受快乐。 2. 小口慢饮,别狼吞虎咽。 3. 对自己温柔些。少工作,多休息。 4. 过去的一切你都无法改变。这是基本的物理原理。 5. 小心星期二和十月。 6.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有营养的冥想形式。” 7. 多倾听,少说话。 8. 无所事事的时候不要有罪恶感。也许工作比无所事事对世界的危害更大。但可以完善你的无所事事,让它是觉知的。 9. 觉察到你正在呼吸。 10. 不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都要试着去发现美。一张面孔、一句诗词、窗外的云、涂鸦画、风力田。美可以净化思想。 11. 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情绪。就像为了惩罚一只蜇你的蝎子而吃掉它一样。 12. 出去跑步,再做点瑜伽。 13. 中午之前冲个澡。 14. 遥望天空。提醒自己宇宙是多么浩瀚。抓住每一个感受辽阔悠远的机会,这会让你看见自己的渺小。 15. 善良。 16. 要认识到想法只是想法。如果感觉想法不合理,就跟它理论,即使你已找不出道理。你是你头脑的观察者,而非受害者。 17. 不要漫无目的地看电视。不要漫无目的地上社交网站。要清醒地意识到你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别不重视电视,你要更重视它,这样你才会少看。无节制的娱乐将使你注意力分散。 18. 坐下,躺下,不动,什么都不做。观察,倾听你头脑的声音。不去评判头脑里发生的事情,随它吧,就像《冰雪奇缘》里的白雪女王一样。 19. 不要杞人忧天。 20. 看树,靠近树,种树。(因为树很棒。) 21. 听YouTube上面那个瑜伽教练的话,“走路,好像你在用脚亲吻地球一样。” 22. 生活,爱,放手。 23. 酒的数学是乘方运算。你喝得越多,就越想多喝。如果你很难止于一杯,那么更不可能止于三杯。加法就是乘法。 24. 当心那个缝隙。你现在身处的地方和你想去的地方之间的缝隙。只是想一下它,那个缝隙就会扩大,你就有可能掉到里面去。 25. 阅读一本书,别去想着要读完它。只是读。享受每个字、句子、段落。别期待它结束,或永不结束。 26. 在最深层次,宇宙中没有哪种药比善待他人令你感觉更好。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刘芝
网上看过一个故事,印象特别深刻。 女孩从小备受父母疼爱、呵护,虽然家境一般,但衣食无忧,别人有的她也有。 可即便如此,她整个成长过程中总是很难开心起来,每次有想要的东西,都觉得很有负罪感。 甚至填报志愿时,都不敢随心所欲选自己喜欢、擅长的中文专业,被迫读理科。 深究其原因,就是她不管做什么,得到什么,父母都会给意见,提醒她: “看,家里最好吃,最好用的都给你了。” “你想要什么,爸爸妈妈再辛苦,也会努力帮你争取到。” “就报理科吧,文科读完出来不好找工作,别像妈妈一样,一辈子只能当个普通会计。” 一字一句,听起来都是爱。 可女孩心里特别堵,不舒服。 吃的肉不香,买的书包也不好看,就连读书,都觉得是别人的任务,没有自己的人生。 很多孩子不是缺失父母的爱,而是享受父母的给予时,总有很沉重的负罪感。 尤其是父母那一句句“为了你”,说起来轻巧,却是压在孩子心头上的千斤重。 心理专家武志红这样评论道: 当父母使用“我是为了你”这句话时,潜台词就是“一切责任和其中的‘坏’,都将由你承担,而我是好心的,所以要被免除一切责任和愧疚”。 换句话讲,父母旗帜鲜明宣告自己为了孩子,辛苦操劳,付出了一切。 万一孩子做不好,达不到预期,那是孩子的问题,和自己无关。 这种自我牺牲的“伟大”,是一种情感勒索,以最直接的委屈,给孩子以最深的愧疚。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