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回避可能是很多人本能的应

史冬英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回避可能是很多人本能的应对方式,久而久之,回避成为习惯,甚至成为阻碍,让你在一些没有必要回避,或者必须面对的时候踟蹰不前,或者扭捏尴尬,那么这时你就需要调整了。 为此,你需要区分两件事——可以&不行。 这听起来像是废话,但凡我不做,那肯定就是不行呗?然而事实是,你可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真正确认过你不行的底线在哪里。 比如社恐,认为自己社恐的人会回避所有社交,认为自己跟其他任何人在一起都会紧张、不自在、出丑、被嘲笑……这就相当于是给自己设置了很多的“不行”。但如果你逼着这些社恐的人去参加社交活动时,他们虽然很紧张,可能全程手足无措、默不作声,但他们依然能够坚持下来,甚至事后还会感觉好像也没有那么不可忍受。 这就是可以和不行的区别,就像你不喜欢吃芹菜,但你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吃一点,而你对花生过敏,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吃的。 所以,所有回避行为的调整,都需要让自己去勇敢尝试面对,然后找到可以和不行的边界,而不是让“不行”覆盖了全部。这样你就给自己创造了很大的空间,也就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2温暖
0回答
阿珲
温暖了
相关回答
查颖文
TT是个胖乎乎的二年级男孩子,写作业慢,成绩不好。四月份,她妈妈出差,也想让我帮孩子纠正纠正不良习惯,于是TT差不多每天下午都来我们家写作业。虽然这个月很费心力,不过亲密接触到这个跟自己女儿完全不同的男孩子,也是蛮有意思的事情。而且TT在这个月进步也挺大的,老师都注意到了TT的进步。我的心血没有白费。 TT妈妈回来了,她说她自己对带TT没有信心,我把我的心得体会给她写了一封信(未完待续): 一、 好的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当你跟孩子处于一个良好的关系的时候,孩子才愿意把他的心里话跟你说,你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状态,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 不要为了纠正孩子或者指导孩子,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永远不要),破坏你与孩子的关系,也许在孩子小的时候,他迫于暴力压力,可能会“听话”,但是“不满”甚至“仇恨”会埋在他心里,在青春期或者更早的时间集中爆发。 当然好的关系也不是用大人的纵容和无条件的忍让建立的。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坚决平静地制止。没必要吼他,唠叨他,当时有危险的立即制止,当时没有危险的可以让他自己承受行为的后果。 我们跟TT第一步就是建立友善和信任的关系。接纳他,认可他,认真听他说话,他可以很放松地跟我交流,也愿意来我这儿。这样在下一步设计一些促进他抓紧时间完成作业的小激励的时候,他就比较容易接受和配合了。后面即使是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也不至于引起他太强烈的反感和对抗。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