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一个备受忽视或长期受到羞辱的小孩一定会缺乏自信,一个不被
李木秀
一个备受忽视或长期受到羞辱的小孩一定会缺乏自信,一个不被允许坚持自己的孩子们也许无法在成年时面对人际冲突,大多数在小时候受过残忍对待的成年人都消耗着大量精力来压抑自己的愤怒。 感觉到被肯定、被聆听和被见证,是一个人能够探索创伤或被抛弃记忆的重要前提。 当一个人听见他们的内在状况被说出来时,他的右侧杏仁核会被激活,就好像他们的看法被强化、被确认了一样。
1温暖
0回答
郑洁
温暖了
相关回答
曹亮
亲密关系是最高级别的人际关系,人与人相处的度是不一样的,找到平衡最重要
冀锐敏
受虐就是为了维持痛苦的关系,或者是以自身失败为代价的关系,这样双方就在深刻的纠缠中不再孤单。 即使再糟糕的关系也比没有关系好,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分离意味着消失。
刘淑珍
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即对自己的执着和对周遭事物的执着.
我们相信有一个绝对存在的“我”,这是我的身体,我的想法,我的房子.......可实际上,这只是由于不了解自己而造成的误解.
其实,就是没有一个绝对存在的“我”.
世界上没有凭空来去的人.对许多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最陌生的就是“自己”.
你了解自己身心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吗?习惯性的心不在焉使我们错过了了解自己的大好机会.
如实而又绵密地觉察自己的身心.在这种了了分明的觉察中,很多烦恼消失无踪了. ——次第花开
侯智慧
只要内心和这个世界心意相通,即便你独来独往,也一样能活出自己的价值,精彩而自在。因为孤独不是生命的本意,价值感才是。 ——阿德勒
张亮
人是趋利的,当自律的利益更加可见,更大时,人们易自律,当自律的利益渺茫,太小时,人就很难自律。 懒惰是无利益方向目标的摆烂,当你懒惰时,意味着你更相信无利可图
周鹏
时常有这样类似的思考。人走出原来的圈子,究竟是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还是看到了自己的有限性? 苏格拉底《申辩篇》 帕斯卡尔《思想录》 奥古斯丁《忏悔录》,阅读只是对抗空虚,却难以对抗着相心。有的悖论,其实只是人的理性不足。 柏拉图的《申辩篇》描绘了一个“杠精”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无休无止的质疑和拷问,导致了对他的审判和死刑。我在想,很多时候,问题比答案本身更重要。这有点像量子力学实验中的“观测”。正是“观测”这一行为本身,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发生以及变化。当你不想知道答案,或者你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承受答案时,你还要抛出问题吗?毕竟,我们都是平庸懦弱的普通人,我们对舒适和安全的渴求,远远超过对真实和真理的。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