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相关回答
史冬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精神内耗的时候。 事实上,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是需要耗费精神能量的,但如果我们把精神能量没有全部用在处理问题、做事情上,而是用在了其他地方,比如用于焦虑、瞻前顾后上了,那么就会形成精神内耗。 所有的精神内耗都源自未被满足的需要。比如备考的人有时候会很焦虑,经常不停地想:如果考不上,我所有的付出就白费了,我就完蛋了。这可能是来自对安全感、价值感的需要,相当于,考不上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这很可怕,考不上就说明我太笨了,我是没用价值的。 但需要是一切行动的内驱力,为什么有的人在努力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就比较少内耗呢?其实精神内耗除了未满足的需要这个土壤,还要有不合理信念来作为养料。 第一个不合理信念是灾难化思维,很多精神内耗的人都特别擅长把事情朝坏的方面想,而且不考虑证据。比如我今天要是交不了方案,领导就会不满意,就会给我穿小鞋,我就会在这个公司待不下去,然后我就得再找工作,又得重新开始,一切积累全部作废,时间耗费了,我也不再年轻,没有竞争力,新工作也不会有成绩,这辈子就完了……由这么小一件事引申出这么多灾难的后果,但事情真的会这样吗?他们并不会去求证。 第二个不合理信念是非黑即白。比如只要有人不喜欢我,就说明我很差劲,他们很少有中间想法:一个人不喜欢我,难道不会有其他人喜欢我吗?我很差劲,到底有多差劲呢?会是全世界最差劲的人吗?答案显然不是。 第三个不合理信念是破唱片效应,好像自己就卡在一处,不能继续了。比如,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好像只要过不了这个坎儿,就没办法了,无限循环。 那么怎么破除这种精神内耗呢?简单就是破除这三个不合理信念。 第一,在出现灾难化思维后,去有意识地找到反例,或寻找可以推翻这种假设的证据。 第二,在出现非黑即白的想法时,扩大范围、拉长时间,尝试站在更广大的时空里看到更多的可能。 第三,在被卡住的时候,努力走出一小步,不要总是问自己我该怎么办,而是问问自己,我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知道怎么办? 其实我们也不必过度在意精神内耗,因为它本身是可以帮我们看清自己的需要,理解自身的应对模式的,是有意义的,只有精神内耗过于严重,我们才需要进行调整。

华燕
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 | 总结的人生12法则(上) 法则一  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 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人和龙虾一样,都会根据身体姿态来评估彼此,如果你显得失败,那么别人也会把你当失败者对待;如果你笔挺站立,人们也会用不一样的态度对待你。精神上的笔挺站立、昂首挺胸意味着睁大双眼看清生活的重任。 法则二 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 待己如助人 人类值得尊重。你值得尊重。因此你在道德上有义务像照顾至亲一样照顾自己。你需要尊重自己的存在。你需要先知道自己在哪里,才能规划好之后的路线; 你需要先知道自己是谁,才能平衡好自身的优缺点;你需要明确自己的原则,这样别人就无法轻易占你便宜。 法则三 放弃损友: 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交朋友 忠诚需要建立在公平和坦诚之上,友谊则应该是互惠的结果。如果你身边都是支持你上进的人,他们会鼓励你善待自己和他人,并且会在适当的时候谨慎地鞭策你,坚定你认真做事的决心。 法则四 战胜内心的批评家: 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世界允许多种可能性的存在,如果你在某一个游戏里不成功,也可以随时换一个游戏,选择和你独有的专长、优点和经历更为匹配的游戏。 法则五 管教你家的小怪物: 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 父母的主要职责是让孩子成为受人喜欢的人,这会给他带来更多机遇,让他产生更多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一个专注、活泼、积极、幽默、礼貌和诚信的孩子,无论他走到哪儿,都不会缺朋友。 法则六 当痛苦到想诅咒一切: 批判世界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不合时宜的质疑不会带来启示,只会制造困惑,阻碍你的行动。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