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很多来访者喜欢找咨询师倾诉自己的痛苦经历 希望借此来发泄
赵琳
很多来访者喜欢找咨询师倾诉自己的痛苦经历 希望借此来发泄负面情绪,让心情好转 仔细体会一下 当你在通过电话喋喋不休的抱怨了一个小时后 你真的感觉变好了吗? 用自己的宝贵时间和注意力再去经历一遍不好的经历 是智慧的选择吗? 咨询过程中的静默时刻才是最具核心价值的 仿佛波光粼粼的湖面平静下来后,才能清楚的映射出周围的景物 躁动的心智平静下来后,才能成为一面清晰的镜子 投射出你自己究竟是谁,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 你自然会带出对当前处境的清醒觉知 解决方案也便会自然浮现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石爱红
很多时候,亲密关系间的指责抱怨便来自于观察者效应的陷阱: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观察到的伴侣的类似行为的解释完全两样,容易引起争执。举个例子,小M和小Y是一对夫妻,平时有岳父岳母帮衬家务。年后老人延迟返城。家庭琐事就落到夫妻俩身上。有一天,妻子小Y有事正忙,嘱咐丈夫小M给儿子洗脸。只见小M刚进盥洗室就探出脑袋问:老婆,儿子的脸盆是哪个?毛巾是哪块?小Y很生气:儿子都6岁了,老爸连儿子的毛巾,脸盆都不认识,你也太不负责. 接着小Y开始准备早餐了,没想到燃气用完了。小Y问小M:老公,燃气怎么又没了,为什么不多灌点啊?小M说:燃气是分段收费的,多罐不划算。小Y听听就算了,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妥。在这个普遍的家庭案例中,小Y实际上已经落入了行为者-观察者效应的陷阱。当她作为行为者时,结婚数年从来不过问罐燃气的事;当她作为观察者时,目睹丈夫同样结婚数年没给儿子洗过一次脸。 这两件事的性质其实是一样的。不过小Y却能很坦然地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家庭分工嘛,燃气本来就不归我管,不知道分段收费很正常。但小Y却不能用同样的心态对待丈夫,她反而觉得这个丈夫糟透了,不关心儿子,不关心家庭。 给我们的两点启发: 1、观察者效应使得伴侣们忽略了他们在彼此身上观察到的行为正是自己所引发的。每个人都可能认为另一方会像自己一样看问题。如果伴侣间都有意识的去努力了解对方的观点,会减少冲突。 2、心中假定:即便是你最亲密的伴侣也很少能真正理解你所有行为的原因。
张凤琴
健康的自恋和自尊,需要来自现实中的成功和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
苏平
积累情绪就像垒积木的过程,开始想某人或某个事情,然后就有了情绪,也许自己知道有情绪,也许要到一定的时候才感觉到情绪,然后感觉很难受,想解决或者是逃离。和我一起探索这个垒积木的过程并终结它,你面临的痛苦就解决了。
罗永丽
人生总是在一次次打击下,自信心一点点的破碎。不断的质疑自己行不行,然后又重拾心情,告诉自己,坚持就会有收获。一点点的重建自信心。然后慢慢的坚强。
曾凡杰
1夫妻同房(不拒绝) 2夫妻矛盾(不过夜) 3夫妻在家(不分床) 4夫妻吵架(不动手) 5夫妻再苦(不说累) 6夫妻再穷(不嫌夫) 7妻子有钱(别炫富) 8丈夫有钱(别丢妻) 已婚人士,对照思考
冯二玲
三大需求包括关爱感、能力感和自主感。 这三大基本需求之间并没有主次之分,因为他们分别对应了你的自我在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重关系,其中:“能力感”的满足程度,会影响你和世界的关系;“关爱感”到满足程度,会影响你和别人的关系;“自主感”的满足程度,会影响你和自己的关系。 能力感: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件事。能力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感到自己是自信的、有能力的,并且想去寻找更大的挑战,让自我逐渐走出舒适区,去接受外部世界的充分锻炼。 自主感:我是自愿的、发自内心地来做某件事。自主感缺失,会处在内耗的状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自主感充足,变得更自信,愿意去挑战困难的任务。 关爱感:我觉得做某件事是有别人支持的。缺乏关爱感,意味着一个人缺少了人一生中重要的连接感,这种连接感追溯到一个人的生命初期,就是你能否从看护者那里体验到稳定的关注和回应。关爱感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是它把我们放在了一张人际连接的大网之中,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定义自我,并愿意相信别人,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