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蓉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 四川 | 成都
altText
5.0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情绪压力
每一次痛苦的经历,都是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持证
10
服务
23
咨询
85
小时
相册
方案
人际职场
¥
114
/次(60分钟)1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情绪压力
¥
108
/次(60分钟)5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恋爱婚姻修复挽回
¥
108
/次(60分钟)5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简介
简介

个人介绍:

本人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0余年,咨询时长1000+小时。

跟随国内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张沛超博士学习《精神分析本土化与整合连续培训项目》及《家庭深度动力学》,

以及李明老师的《聚焦理论与实操课程》,结合精神分析和聚焦跟来访者工作,

还参加各种心理学培训及身心灵成长培训,善于倾听来访者的心声,并对生命充满温和的好奇和深沉的敬畏。

 

受训经历:

1、2014年9月参加曾奇峰老师《精神分析初级课程65讲》(网络课)。

2、2015年3月~2016年9月参加奇才心理《0H牌基础班、成长班、拓展班系统培训》(网络课)陈小宝老师。

3、2015年12月参加"花城联姐"岗位培训30学时(地面课),四川省成都翁涛、何平老师等。

4、2016.12~2017.11月参加卢林老师《自体心理学理论连续培训项目》课程66学时(网络课)。

5、2017.4~12月参加《幸福家种子师资培训》8天(地面课)冯力、李小林老师。

6、2017.7~2021.6参加徐斌老师(心理咨询高级督导、EAP高级执行师)创办的《索赛克自然法师承班》4年(地面课)。

7、2018年5月参加李松蔚《认知思维、高效亲子沟通理论课程》学习(网络课)。

8、2019.5.31~6.1日参加《理解DSM-5精神》培训2天(地面课),由四川省精神协会主办。

9、2020.7~12月参加《精神分析长程咨询系统入门集训营》68讲,曾奇峰领衔讲师团(网络课)。

10、2020年12月~至今参加糖心理张沛超博士的《古典精神分析49个核心概念》、《现代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网络课)。

11、2021.3~2022.3月参加张沛超博士《精神分析本土化与整合连续培训项目》72学时(地面课)。

12、2021.10.22~24日参加张沛超博士《家庭深度动力学工作坊》18学时(地面课)。

13、2021.12.21~25日参加《张沛超与Zvika(荷兰老师)双导师合作课程培训》30学时(地面课)。

14、2021.12.6~至今参加“易心八法”张沛超博士精神分析本土化基础长期训练(磨墨计划)(网络)

15、2022.1~2023.12月参加李明老师《聚焦理论与实操课程》120学时(网络课)。

16、2023年11月1~2日参加四川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委会2023年学术会

川西南及滇西北区域精神卫生专科联盟2023年学术会、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MECT规范化流程技术培训班》2天(地面课)。

 

擅长问题:

婚姻情感咨询,青少年儿童咨询,个人成长经历

 

工作人群:

成人,学生

 

咨询风格:

以来访者为中心,尊重来访者的想法、感受和体验;跳进来访者的深渊里,去感受那些痛苦孤独,陪着他一步一步地从阴霾中走出来。

 

对来访者的一段话:

如果这一次我们有缘在这里相遇,我会谢谢你的勇气和信任,陪你在黑暗和混沌中前行,一起去感受你的情绪,痛苦,无助,脆弱,当你重新经历这些情绪和感受时,我在见证这些时刻的到来。 我想对你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珍贵的。你值得被看见、被理解、被爱。

资质认证
资质认证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擅长领域
擅长领域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情绪压力
用户评价
心理咨询师雅雅
雅雅
第2次咨询
2024-11-8 通话咨询
黄成蓉老师人很专业,从事心理咨询行业多年。耐心且细心,保护好咨询者的隐私,是非常好的老师。给了我她最好的陪伴。 我找她主要是咨询个人成长和人际职场。家庭婚恋,也可以找她。
心理咨询师开心
开心
第2次咨询
2024-11-4 通话咨询
老师很耐心,循循善诱,效果不错
心理咨询师luoqi_1984
luoqi_1984
第3次咨询
2024-10-28 通话咨询
咨询效果挺好的,满意
TA回答了问题
A 来访和其早年照顾者从心到身的“不分化”现象,使来访者的“自体”中夹杂着太多“客体”,这些“客体”,其外在的人物原型,通常是非常自恋,和自我关注,甚至到达病态程度的来访者的父母(及其替代者)。 这些自恋型/低自尊/高防御型父母,通常是整体性地,嵌入到来访者的自体结构当中,充满了侵噬性、侵入性。正是这种整体性的嵌入,而不是被来访者本人有取舍内化的客体(孩子通常不被给与取舍的空间),让来访者直到成人,有时候都人-我不分,没有丝毫身心边界。 大部分是他们的父母通过“使用”他们,这些孩子,来修葺/来维持自己的脆弱的自尊和基本的自信: 通过不断评价孩子,来维持一个“他人界定者”的自我价值和尊严; 通过自动化地、系统强化孩子的某一方面能力,来潜意识地完成自己早年破碎的理想,而全不问这是不是孩子想要的; 通过不断地指责孩子错,来投射和摆脱自己内在的不正确感; 通过不断地与孩子进行认知-情绪-身体融合,来战胜自己的分离恐惧和焦虑…… 客体关系帮你识别、分化出、控制来访者内化的客体。让ta能够看看自己现在的哪些模式,是直接来自于早年客体。 而自体心理学方法,唤醒和结构化来访者来到这世上走一遭,本应具足的,深具活力的自性。 和ta生而为人,本应拥有的,对世界的看法,对他人的情绪,以及对自己身体的基本掌控。
A 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受到被爱; 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受到很多尊重; 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被允许不改变也可以。
A 暴躁会存在子宫里,压力会存在肩颈里,郁闷会存在乳房、肩胛骨缝里,委屈、纠结会存在胃里,思维太敏感皮肤易过敏,行动力差会存在双腿里,太吝啬会便秘,人体是台精密的仪器,精神决定物质躯体。 每一次你没管理好的情绪,都在攻击你的身体健康,很多身体生病,都是情绪打了败仗。 弗洛伊德曾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A 创伤并不是指事件本身的内容,而是对于这个孩子的承受力来讲,就是他能不能承受得住,如果能承受住的话,这个东西就不是创伤,如果承受不了的话,就是过度了,他承受不住了就被压扁了,那么这个部分对这个孩子而言的话,它就是创伤了。由此的话,其实也延伸开来,我们所说的那个养育孩子的过程,当孩子越稚嫩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越需要妈妈的保护,他没有能力应对创伤,而随着孩子慢慢成长,他的力量长大的时候,可以适度的给他一些创伤体验或是挫折。 其实,创伤和挫折的区别就在于挫折是可以承受的,而创伤是不能承受的,不能承受了就变成创伤了。 受挫不要过度,不要让孩子承受不了,否则它就成为了一种创伤体验,那么这种创伤体验的话,对于他来讲就在内心深处形成了一个伤痛,在成年以后遇到一些相应的刺激的话,就形成病理症状。
A 首先从爱自己开始,让自己变得可爱。很多人对自己厌恶,自我涉足型,憎恨自己(没有意识到自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恨,不能进入恋爱,是自恨在起作用。 你愿意让别人看见你的自我厌恶吗?显然是不愿意,当自恨非常猛烈时,跟他走近一定会恨他的,所以就会自动化的逃避和排斥他人的亲近。内心里一边在渴望进入恋爱,一边又在推开他人。 你有这种情况吗?欢迎来跟我讨论交流。
A Z:这个丁克的这个男的他现在想要孩子了,跟这个男的他现在要外遇了,哪一个对这个女的来讲,是更不能接受的? L:肯定是外遇不能接受,对不对?因为我们都默认了,这是一个一对一的关系嘛,这是一个排他性的关系嘛,所以当这个男人外遇的时候,首先就是打破了这个排他性的关系的一个规则,那所有女人都会介意的,首先介意的是外遇这个事情,因为这个男人想要自己的孩子,是他这个男的有他自己的主体的一个诉求,一个需要,而这个需要并没有像刚才说的这种背叛,就是打破这个一对一的关系,就是让这个女人这么受伤,虽然从这个逻辑层面上来讲,我们不好去把这个逻辑理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情感的反应上来讲,我们作为一个女生来讲,肯定是外遇不能接受啊,因为我们选择婚姻的时候,就选择了一对一的关系,所以这个男的如果想外遇也没问题,那我就可以选择跟你结束嘛,所以一样的呀,当你有丁克的想法的时候,也不是不行啊,也可以呀,如果我不想,但是你想的话,我也可以选择跟你结束啊,我还是做我的丁克啊,忠于我自己,然后你也能够去忠于你自己啊。所以那个婚姻的关系里,我觉得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有空间让两个人彼此在关键事情上面,能够忠于自己,而且不影响到对方,能不能这样子?但是你刚才说的,可能这两个人就在关键事上就冲突了,因为这个男的关键事就是我就要孩子,这个女的观念上就是我就不要孩子,我就要做丁克,所以这个冲突了,这个冲突就没法调和,只能选择结束,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 Z:突然有点悲伤 L:悲伤啊为什么? Z:就是在女性视角嘛,我又不能相信男人的承诺,狗男人总爱骗我 L:不不不不,因为男人不是你的主人呐,如果你把男人当成你的主人的话,你会很悲伤,那男人又不给我承诺,男人又不给我这个那个保障什么的,因为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你对你的人生负责,我对你没有那么多的期待,所以如果你没有给我这些,有什么悲伤不悲伤的,没有什么悲伤不悲伤的,难道一个女人结个婚,还把自己的所有的交给交付出去,就是我的情绪,我好不好完全由你来控制吗?这个女性的想法,如果是这样想法的话,她们其实就是把所有东西都交给男性了,都拿在男性手里了,这个就是让渡了自己的那个主体的部分,自动的让渡了,女性没有那么弱。
A 经常会有人问我:为什么生气时身体会胸闷、呼吸困难、浑身发抖,因为我们的情绪没有被理解到、没有宣泄的出口。 事件,它只是外在的一个症状,一个诱因,它的下面有诸多的需求未被满足:诉求、感受、情绪、意图。看到一个事件的发生,我们更多是的去关注他的诉求渴望、他的所有感受,他的情绪分类,还有他深层次的意图,找到这些根源,外在的事件也就迎刃而解了。
动态
匿名
从小和妈妈的关系不好,甚至一度很恨她,觉得她“不爱我”,到初中的时候觉得她也很可怜,没有好的丈夫,也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初二的时候她因病去世,当时到现在的...全文

17
25
匿名
不是见人说人话,而是见人说神话。 神话,就是画大饼,描绘自己和他的美好前景,让他相信你,跟你关系好,其他的事一切都顺了 神话不是真的吗?神话说的是未...全文

7
13
匿名
玩手机刷视频痴迷,离不开手机了,应该怎么做。没事就喜欢刷视频。

12
13
打开情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