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 | 浙江省 | 宁波市
altText
5.0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亲子教育
聆听走近的心声,解开困惑的心结。您的信任,我的使命:助人自助
持证
19
服务
142
咨询
426
小时
相册
方案
单亲家庭(专享特惠)
¥
480
/次(60分钟)10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个人成长套餐B(15次送2)
¥
600
/次(60分钟)15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婚恋情感(家庭矛盾)
¥
600
/次(60分钟)1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简介
简介

咨询经验:
从业年限:16年
教育程度:教育学本科
从业资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其他:宁波心理协会会员

受训背景:
2005年,师从北大心理学导师刘浩博士;
同年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师资格证书,证书编号:0511000008200511;
2004年-2006年 师从台湾催眠师廖阅鹏;
2008年,师从美国心理咨询与佛学研究心中博士兼教授,学习佛学与咨询的关系与运用;
2008年,学习自杀干预,重疾临终关怀;
2000年-2018年,与寂静法师学佛学与养心,与道医学养心功,与中医学<黄帝内经>,与藏医学藏传疗法,与禅师学禅.与印度瑜伽师学心灵瑜伽,与香港李老师学玄学,与费老学意疗自愈法,与北京刘老学身心灵疗法.精通数术预测.因缘测试,西方智慧疗愈等;
2013年,成立咨询工作室  创立身心意三合一疗法 ,提供生理与心理相结合的健康管理;
2004年-2020年,向国内外多位心理领域的前辈,学习心理咨询分析。

擅长领域:
 青少年厌学;
焦虑,抑郁,强迫,社交恐惧;
网(赌.毒)瘾;
家庭亲子关系;
再婚或复婚(复合);
恋爱情感咨询;
重疾(自杀)干预,临终关怀等疑难问题。

咨询风格:
运用自创的身心意三合一的疗法,帮助来访者达到身心健康.提升自我成长。

资质认证
资质认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领域
擅长领域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亲子教育
用户评价
心理咨询师Renee
Renee
第5次咨询
2023-3-11 通话咨询
徐老师交流很好的
心理咨询师Molly
Molly
2022-2-13 通话咨询
老师很专业,很温柔耐心!
心理咨询师Molly
Molly
第15次咨询
2022-1-29 通话咨询
徐老师分析的很到位,很温柔专业耐心!
心理咨询师Molly
Molly
第14次咨询
2022-1-29 通话咨询
徐老师分析的很到位,很温柔专业耐心!
心理咨询师释随凡
释随凡
第1次咨询
2021-11-26 通话咨询
徐老师很好, 其实找心理咨询不需要多专业 ,或者多厉害的老师,关键是能聊到一起,并且在愉快的聊天诉说的过程中,能解决问题最好, 反正徐老师很适合我. 也不想换人再费时间去说一遍;虽然很多问题,说多了,慢慢就麻木了,自己也就走出来了,但是我不喜欢那种方式;很开心也很乐意下次继续找徐老师沟通;哪怕我自己知道,解决不了个啥..但是至少这个时间我是开心的,再恶心的经历终究会过去;只是时间问题;那么为什么不用一种快乐的方式呢,比如跟徐老师沟通;
心理咨询师释随凡
释随凡
第2次咨询
2021-11-19 通话咨询
徐老师很好, 其实找心理咨询不需要多专业 ,或者多厉害的老师,关键是能聊到一起,并且在愉快的聊天诉说的过程中,能解决问题最好, 反正徐老师很适合我. 也不想换人再费时间去说一遍;虽然很多问题,说多了,慢慢就麻木了,自己也就走出来了,但是我不喜欢那种方式;很开心也很乐意下次继续找徐老师沟通;哪怕我自己知道,解决不了个啥..但是至少这个时间我是开心的,再恶心的经历终究会过去;只是时间问题;那么为什么不用一种快乐的方式呢,比如跟徐老师沟通。
心理咨询师苦透甜尽
苦透甜尽
第1次咨询
2021-11-11 通话咨询
徐升升老师给出的咨询意见言简意赅,对我有帮助,毛毛客服服务也到位
心理咨询师平芜
平芜
第1次咨询
2021-11-9 通话咨询
毛毛客服很热情,徐徐升老师很温柔,对我很有帮助
心理咨询师Cindy
Cindy
第3次咨询
2021-10-22 通话咨询
非常好。徐老师很细心有效地解决我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Renee
Renee
第3次咨询
2021-10-14 通话咨询
徐老师逻辑感很强,声音也好听,说话入木三分。值得试试哦
TA回答了问题
A 人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想要有水平的处理一切,能力和心态各占50%。 余生,愿你遇到事情,总能不被情绪困扰,学会找准问题,处事灵活变通,内心懂得释然。 所有美好终将如期而至。
A 人生若只如视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A 心性的成长和历练才是生命本体的终极目的,我们追求的一切,都源自我们的内心,我们不可能通过他人,或者寄托他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自己内心真正的安全感、成就感或满足感,那些所谓的感觉本身就是虚妄的心理过程。当我们缺乏感悟或者缺乏观察我们的内心时,我们受到“命运”的支配,这种所谓的命运其实就是:生命本身就是带有某种使命而来,这种使命就是你心性内在转化升级的一种(能量)需要,无法选择。 心性历练的目的在于观察到这一切:水至纯而通合万物,处万物之下而和谐共存,从而明白了生命过程中的黑暗、悲伤、恐惧乃至绝望,都是能量转化过程中的一种冲突! 内心的富足是心性成长后的一种外在表现,它是感恩的,平和的,慈悲的!如果不懂得感恩和解,那么为了一个心性的历练,可能为此上下沉浮多少年,才能完成心性进化的那一小步。 唯有平和观察,唯有禅静,唯有慈悲,是人生的坦途! 一悟照彻天地!
A 来访者小学四年级男生,第一见到我,小心谨慎坐在我旁边椅子上二分之一的位置上,手足无措,脚颤抖,头低着,偶尔看看我有慌张看自己的手,上身无力陀着背…,孩子妈妈多次用眼睛暗示他坐好,他无精打采不做回应。我微笑对他说“你是未来的男子汉,请坐在椅子的中间,然后直起腰,眼睛看着我的眉头中间”他照做,一下子,人精神了
A 语言和文字都是有能量的。 以后多说正能量的话,鼓励人的话。 祝福人的话。
A 我想跟你一起做一个思维实验: 假如现在有一个按钮,按下去之后,你会过上一段新的生活。这段生活的走向跟你原本生活的走向大体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它会消除你未来生活中的一切压力。你将不会遇到任何超出预期的意外、风险和冲击,你的余生将风平浪静地度过。 你会选择按这个按钮吗? 可以想一下,不着急。然后再往下看。 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呢?因为我想跟你探讨一个话题:压力是一种不好的东西吗? 可能有很多朋友会觉得:当然了,最好的生活状态不就是没有压力吗?轻轻松松,平平淡淡,没有焦虑,没有烦恼,这才是最理想的生活。 但其实不一定。 我们可以把压力大体上分为两类:慢性压力和急性压力。当我们说「压力是有害的」时,我们指的一般都是慢性压力。 心理学家 McEwen 的研究发现:当人长期暴露在「并不紧急,但是持久」的压力下时,大脑的 HPA 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就会失衡,从而,无法抑制激素的释放,使得我们长期处于「高唤醒、高警觉」的「应敌状态」。 这会导致细胞的损坏和协调功能下降,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免疫力,更容易衰老,情绪容易失控……诸如此类。 那么急性压力呢? 适度的急性压力,其实不但是无害的,反而是有益的。 2021 年一项研究发现:跟生活中有急性压力的人相比,那些生活稳定、没有压力的人,他们的自我感受的确会更好,但是他们普遍在认知测试上得分较低(平均相当于大脑衰老了8年),同时会有更少的积极情绪。(Charles et al.,2021) 也就是说:急性压力会给你带来两种好处:1)更多的积极情绪,也就是快乐。2)更聪明和敏锐的头脑。 后者很好理解,因为压力的本质,就是对大脑的一种锻炼。但是前者是为什么 ?我们可以把文章最开头的思维实验,看作是这么一个选择:现在有两种生活,你更想要哪一种? 第一种,是「理想」的生活。没有压力,没有烦恼,你会一辈子安安稳稳,风平浪静,但你不能去做任何「不安分」的事情,只能按着既定的路径走。 另一种,则是「现实」的生活。可能有压力,可能有焦虑,可能会遇到难以解决、需要殚精极虑的问题,但同时也能享受到惊喜、成就感和愉悦感。 实际上,这两种生活,其实也就对应着两种不同的取向:第一种是幸福,而第二种,是快乐。 可能有朋友会问:幸福跟快乐难道不是同一个东西吗?为什么一个人能够不快乐、但是很幸福? 因为它们的确不是同一个东西。 心理学上,对幸福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叫做「主观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用来衡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如何衡量呢?一个简单的公式是: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 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 更少的消极情绪 + 更多的积极情绪。 这里面,「更多的积极情绪」,我们就可以把它大体理解为「快乐」。它的本质就是:通过付出努力,刺激多巴胺分泌,激活奖赏回路,从而使大脑获取「奖赏」。 也就是说,没有压力、生活安稳的人,他们普遍会有相当高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很低的负面情绪和积极情绪,因此他们的生活状态,更多的是「平静」。他们从平静中获得幸福,而不是快乐。 那么,有没有可能只要积极情绪,不要消极情绪呢??很遗憾,这很难。 为什么呢?因为多巴胺的分泌有一个非常核心的特征,叫做「奖赏误差效应」(Schultz et al., 1997):决定奖赏强度的,并不是行为的收益本身,而是「预期的收益」跟「实际的收益」之差。 举个例子:你遇到一个难题,心想「坏了,这次也许要搞砸了」,但你不放弃,而是顶着压力行动,最终把问题解决了。那么当问题被解决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巨大的快乐和愉悦感。 为什么呢?因为当你感到压力时,你对未来是存在一个悲观的预期的,那么假定其收益为-10。当你把问题解决了,带来 10 的正向收益。那么最终你得到的奖赏就是 10 减去 -10,得到20,因此你会有更强的愉悦感。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结论:积极情绪往往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消极情绪。正是因为压力和阴影的存在,快乐才会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急性压力,它实质上是什么呢?是为你的快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线」。 如果没有压力,我们的生活其实是波澜不惊的:它或许很平稳,但缺少起伏。反之,有了急性压力,我们才能为积极情绪构造「对比」。我们的快乐也才具备了意义。 那么,这两种生活,你更想要哪一种?  当然,这两种生活模式其实没有高下之分,这纯属个人喜好。 不过我个人会比较倾向于后者。因为在我看来,没有压力、没有烦恼的人生,固然很好,但似乎……也有点无聊? 这几年,国外有一个很流行的理念,叫做 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也就是努力攒钱,攒够一笔足够生活的积蓄,然后早早退休,不工作,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个理念在国内也蛮流行。但很多人对 FIRE 有一个误解,认为 FIRE 就是不工作,每天游山玩水,享受生活。 其实不是的。 实际上,一切关于 FIRE 的理念,都会告诉你:在你选择 FIRE 之前,你一定要想清楚:你 FIRE 之后,想做什么,如何规划和安排好每天的生活。 反过来,如果没有规划好长远的计划,就贸然「不工作」的话,几乎都是熬不下去的。许多选择了这条路的人,都在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回到了职场。因为他们无法忍受风平浪静、毫无波澜的生活。 这也是很多人对「财务自由」的传统理解。很多人会想,现在努力挣钱,等到我「财务自由」了,就可以不用工作了,可以好好去享受生活…… 但不工作真的是一件好事吗?其实不是的。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目标,管理不好你的欲望,其实是一种牢笼。 它会困住你,使你无法成长,无法挣脱出来,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 我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朋友:在大公司奋斗十几年,按常人的标准早已「财务自由」,但他们并不愿意坐吃山空,而是把自己的积蓄又投入进去创业,做自己的产品。有的很成功,也有的失败了,但他们都乐在其中。因为这个过程,才能真正使他们感到快乐。 所以,我一般不用「财务自由」这个概念,而是用「选择自由」—— 我们努力的目标是什么?其实不是不工作,也不是享受生活,而是能够让我们更加自由地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而无需受到外界的强迫和压榨。 而「选择自由」的核心是什么呢?是管理欲望。它并不在于你有多少钱,而在于你能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式获取快乐。 前面讲过,多巴胺有一个「奖赏误差效应」:我们的快乐源于什么?并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而是在于你「想要多少」。 所以,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生活很优渥,无忧无虑,但并不快乐?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的标准太高,想要的也太多,以至于对他来说,他的「误差」绝对值其实是相当少的。因此,他才体会不到真正的快乐。 如果你能够调低自己的预期,能够把它控制在一个平稳的水平,进而去关注生活中「当下的体验」,从不同的方面获得快乐,那么其实你并不需要有很多钱,也能获得选择的自由。 而一旦获得选择自由,你有没有「财务自由」,有没有「FIRE」,重要吗?其实不重要了。因为你始终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会构成你对抗压力的强大动力。 所以,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什么呢? 并不是没有压力,不需要奋斗,而是像爬山一样: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向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会遇上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这些挑战会给你带来压力,需要你花费精力去克服,而克服了它们之后,你会获得成长,产生成就感跟愉悦感。 这些你克服压力之后所带来的收获,加起来,才构成了生命本身的体验。  19 年,我做过一个小调查,题目是:如果不用考虑收入,你最想做什么工作? 这个调查在当时爆了。一天不到的时间,就已经有6千多条留言。留言里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想做一名旅游体验师,想做酒店试睡员,想开一家花店、书店、咖啡店,想做义工,想做一名艺术工作者……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光看这些留言,我都能体会到一种洋溢的快乐和幸福感。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不用考虑收入,为什么我还要工作?我不能躺平吗? 但实际上,生活的乐趣很大程度上并不源于享受和消费,而是创造。 为什么呢?前面讲过,快乐的本质,是奖赏回路的刺激。我们可以大体上把这种激活方式分为两类:外源性刺激,和内源性刺激。 创造,就是一种典型的内源性刺激。 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外源性刺激是来自外界的,你不需要付出努力也可以轻易获取。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各种消费产品。 而内源性刺激,是需要你付出努力,并最终达到目标,才能够得到的。它就像一笔交易:当你付出努力时,它会先兑现一部分奖赏给你 —— 这部分奖赏形成了推动你去行动的动力。当你达到目标之后,它再把剩下的奖赏「尾款」结清。 为什么我们总是倾向于外源性刺激?就是因为,内源性刺激需要付出努力,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面对压力,去「硬着头皮」作出行动。 但外源性刺激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它会替代内源性刺激的作用,并慢慢削弱大脑自主产生多巴胺的能力,最终让你难以挣脱,被牢牢地「绑定」在这个刺激本身,难以通过其他替代方式获得相同的奖赏。 另一点:多巴胺最核心的作用,是「强化」。也就是说,一旦你习惯了外源性刺激,它就会不断强化你这个习惯。最终,你的大脑就会被训练成为「通过被动接收来获取愉悦感」,从而降低主动付出行动的动力。 反之,当你适应了内源性刺激,大脑就会被往另一个方向训练:它会慢慢习惯「我要付出行动」这件事。因为它会知道:当你付出行动之后,你总会得到一部分预支的奖赏。 久而久之,你就会把「行动」当做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 它会变得不再需要刻意、努力去做。 为什么有些人行动力总是非常强?为什么有些人遇到问题总能很快着手去解决?其实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如此,而是,他们通过建立一个良性的内源性循环,早已经习惯了「行动」这件事情。 也就是说:外源性刺激,会让一个人废掉;而内源性刺激,才会使一个人不断变强。 所以,为什么说生活的乐趣来源于创造?不仅仅是因为,创造能够带来更持久、更深刻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还因为:通过创造,不断地适应「行动」,你才能拓展和提高你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圈」,去做更多的事情。 这个过程中当然会遇到种种困难,会有压力和焦虑,但一个更好的方式,不是去逃避它们,而是去内化它们。 也就是说:把这些压力和焦虑,视作一个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中的必经之路,让自己通过内源性刺激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不断去消解它们,接纳它们,把它们变成自己的动力。 当你适应了,它们就不再是压力了。  好了,讲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是想告诉你,你只能在幸福和快乐里面二选一吗?不。当然不是。 我想告诉你的是:真正的幸福,其实并不是说一路坦途,没有风浪,而是经历过风浪,但仍然能保持一颗坚韧的内心。 如果你正遭受压力,或者正在嗟叹「为什么生活中总是有那么多压力」,请记住一点:你扛不住的才是压力;你扛得住,它就是成长。 实际上,如何区分慢性和急性压力?是通过外在的刺激,客观地进行区分吗? 不是的。它是依据你对压力的反应来区分的。你能够扛得住,并顶着压力去行动,它就是急性压力。你扛不住,一直哀叹「为什么我要遭受这种事情」「为什么生活如此困难」,那么它就是慢性压力。 压力是外界的阴影在你内心投下的影子。你停下来,你注意到它,你去想它,你沉浸进去……这样做,只会不断扩大它的边界,让它一步步吞噬你的勇气和信念。 但当你往前走,你把目光投向前方,投向生命中那些美好的、能够给你力量的事物,那么压力也就不成其为压力了 —— 它只是不断垫高你高度的「历练」。 请记住一点:你的人生并不由所谓的命运或别人所掌控,而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后,简单提几点,当你感到压力很大的时候,可以帮你对抗压力的小技巧。 1. 做有门槛的事情。 前面讲过,建立内源性刺激循环,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行动」的习惯,从而获得克服压力的动力。 那么,如何建立这个循环呢?一个最简单的练习法,就是定期去做一些有门槛、有一定难度的事情。 举个例子: 如果你是一名社恐患者,那么可以试着去接触一些陌生人,跟他们交流; 如果你在工作中总是埋头苦干,那么可以试着去承担更多协调、沟通的工作; 或者,去学习一些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试着让你的大脑接受一些新的挑战…… 这样做,一开始你可能会感到有点痛苦,但当你适应了这种模式,你就不会再觉得这是一件需要「努力」的事情了。它会成为你对抗压力的一个良好开端。 2. 运动 如果你正处于压力之中,那么运动也许是从中恢复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为什么呢?因为运动可以产生内啡肽,而内啡肽是一种镇痛的物质,可以起到轻微的麻醉作用,提供愉悦感。这种镇痛和愉悦感,对压力所带来的「心理疼痛」也是有效的,可以非常高效地缓解焦虑和不适。 另一方面,适度的运动可以刺激机体,释放由压力带来的高唤醒和高警觉状态,从而避免过度的激素积累造成细胞损伤。 无论什么运动都可以,有氧或无氧都行,当然,要注意不要受伤。 3. 理解和评估情绪 压力是如何对心理造成影响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情绪。 当我们遭受压力时,它往往会沿着「外在威胁 → 灾难性想象 → 情绪反应」的路径发生作用。一方面,对外在威胁的关注导致了负面情绪的产生;另一方面,这种负面情绪,又会提高我们的警惕性,让我们把目光更多地关注在「不好」的事物上面。 所以,我经常说:恐惧永远都不在外界,而是在自己的内心。 下一次,当你由于压力而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不妨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问问自己: 我在担忧和害怕什么?是什么使我产生了这种担忧和害怕? 我所担忧的事情发生的几率有多高?有没有别的可能性存在? 我的担忧和害怕合理吗?有没有别的对这件事情的解释存在? 练习这种做法,不一定需要找到一个好的答案,但它可以帮助你更理性地看待自己产生的情绪,从而更好地面对压力。 4. 自我抽离 我在 别低头,往前看 中提到过这种方法:许多人都多多少少有那么几个榜样。可能是名人,可能是身边的师长、前辈,可能是老板,也可能是亲密的朋友…… 他们往往具备一些你想要的特征,是你憧憬和努力的方向。 那么,下次当你陷入对压力的情绪反应时,不妨想一想:如果换成他,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是:哪怕是针对5岁的孩子,当让他们有意识去思考「在这个情景下,蝙蝠侠会怎么做」时,他们普遍都能表现出更佳的执行和控制功能。(White & Calson, 2016) 如果你的身边没有这样的人,你也不妨假设一下「一个充满智慧的朋友,遇到这种情形会怎么做?」这往往可以立刻帮助你警醒,从而跳出情绪的怪圈中。 顺便说一下,很多时候,我们对这个「充满智慧的朋友」的构建,其实就是我们理想中自己「想要」的样子。所以,你也可以理解为,这相当于让未来的自己穿越回来帮助自己:如果是未来的、更加成熟和睿智的我,遇到这样的情景,他会怎么做? 这可以使你始终从一个更高维度的视角来看待自己。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多几分坚毅和勇气。 一定要记住:压力永远都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压力的软弱。 挺过去,这些就会成为丰富你生命体验的元素。 
A 女神节快乐!
A 自我成长的目的从来都不是改变自己适应对方。如果你觉得是在适应对方,就会觉得委屈了。你要知道的是:我成长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舒服。难道让自己舒服这个事,我还要幻想着让别人来帮我做吗? 自我成长包括几个部分: 1. 提高自己对关系破碎的耐受性。当你对关系的在意小于对方的时候,就是他改变了。 2. 提高自己对矛盾的耐受性。当你比对方更能接受你们之间有冲突的时候,他就改变了。 3. 寻找更多内心获得满足的途径。当你内心的满足感不仅仅依赖于婚姻的时候,他内心的需求就凸显出来了,他就开始着急改变了。 4. 提高对悬浮状态的耐受性。婚姻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你还有自我、娱乐、工作,不妨先把婚姻放一放。 你这些改变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更舒服,而不是为了维护婚姻,你的舒服,比婚姻本身更重要。 也许你会担心,你放着放着婚姻就破碎了,那你就需要思考:为什么他不担心呢?为什么婚姻对你的重要性要显著大于对方呢?婚姻对你们的意义不平等,才是问题的根源。更在意的那个人,就是要先改变。 热门推荐
A Same to you
A 水,看似清澈,并非因为它不含杂质,而是在于懂得沉淀;心,看似通透,不是因为没有杂念,而是在于明白取舍。
动态
匿名
这个世界已经没有我期待的东西了,我唯一期待的就是等待死亡。我讨厌人性,讨厌一事无成的自己,感觉总是被金钱支配。可人生不过3万多天,要是不在年轻的时候,做...全文

15
33
玫瑰刺花
刚刚接触这个平台,我是男的可是我内心渴望做个女人受到女人般的宠爱虽然这几年已经很女性化的工作逛街,而且我喜欢打扮性感,也有男人撩我。但是我感觉我没有经历...全文

我需要心理咨询吗
24
44
这个世界我从未来过
众人皆睡我独醒

13
12
打开情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