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韵思

心理治疗师 | 广东 | 广州
altText
5.0
婚恋情感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个人成长
人生就是一场修炼,你我本性具足。
持证
7
服务
15
咨询
37
小时
方案
单次咨询
¥
135
/次(60分钟)1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半小时
¥
67.5
/次(60分钟)1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优惠套餐
¥
117
/次(60分钟)5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简介
简介

个人介绍:

【科班专业】华南师范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

【卫健系统】执业心理治疗师

【职业资格】国家健康管理师

现任广州某医院专科

心理治疗师

——8年心身健康咨询经验

【受训经历】

沙盘游戏咨询 500小时+

OH卡游戏投射 100小时+

长期精神分析团队督导 

心理咨询现场观摩计划300小时+

申荷永教授 中国文化与荣格心理分析 2年课程

【擅长问题】

亲密关系、亲子关系、

个人成长、双相情感、

各种情绪、

【工作人群】青少年、成人 咨询风格:保持温暖的态度,滋养来访的问题。

对来访者的一段话: 所有我们不想成为、不想在自己身上看到、不想经历、不想使之成为特点的东西都是我们的阴影。

尝试与阴影打交道,允许自己接纳并整合它。

资质认证
资质认证
心理治疗师
擅长领域
擅长领域
婚恋情感、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个人成长
TA回答了问题
A 获得幸福 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完美了, 它只意味着 你決定不再在意那些不完美的事。
A 在喜欢你的人那里,热爱生活。 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看清世界。 就这么简单!
A 来访者选择心理治疗/咨询,希望可以通过咨询师用专业心理学技术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在更好帮助来访者的前提下,来访者其实也应该持有三种心态:保持开放的态度、对咨询师足够的信任以及对咨询过程的耐心。 在保持以上三种良好心态外,咨询的核心目标无非分为三点: 目的1:让来访者遇见未知的自己 目的2:让来访者面对不愿意面对的自己 目的3:帮助来访者打造更好的自己
A 所有我们不想成为、不想在自己身上看到、不想经历、不想使之成为特点的东西都是我们的阴影。源自(托·德特勒夫森,《疾病的希望》) 阴影——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负性词语。但这一部分是每个人都会存在的真性自我,我们不需要逃避或者掩饰,我们更需要的是接纳以及整合,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自我。 介绍“阴影”究竟是什么?在心理学角度,阴影是弗洛伊德所发现的个体无意识和荣格所发现的集体无意识中的一个原型,是对自我有着最常见和最令人不安的影响的原型。 荣格用阴影描述我们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或无意识的心理层面。它通常被压抑着,或者自我意识没被发现的部分。是不能被我们接受、不被喜欢和被隐藏的品质。 临床案例中,经常会有一些来访只会自述高光时刻,当治疗师想尝试进入来访的阴影部分时,他们的本能反应是转移话题,或者又再次回到那种“轻躁狂的状态”,他们更愿意展示优越的自己,感觉来访无所不能。实际上这是潜意识的防御机制,冰山下的暗藏部分没有展示出来。或许真实部分不愿意向外显露。这种来访更多是高学历人群或者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他们迷恋自己的高峰值状态,有特别明显的优越感,成就越高刻意逃避的意识越强。 但是阴影部分越深层,探索真性自体的部分也就需要更深入:因为大部分他们都在掩饰一个受伤的小孩。内心藏着一个潘多拉,他们渴望被打开,也害怕被打开。 治疗师需要的给予足够的耐心、专业、深度共情陪伴来访疗愈“受伤的自己”。
A 很多时候在咨询过程中,会发现个体在受到重大创伤时,有可能会进入一个假死的状态。他们会保持在悲伤的情绪里不愿意走出来,也不想改变,因为他们会认为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模式。 这时,他们会跟自己的伤痛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重温伤害。个体会潜意识的认为活在逃避中是有一定价值的,是可以保护自己不再受伤害。 但是,个体如果长期呆在这个状态中极容易产生空洞感,而这种不明的空洞感可能会迫使个体不断往外寻找答案。当个体越得不到回应时,空洞感就会越加重。 假设个体容易尝试往里内观时,接纳这个伤痛,并给予自己的力量,其实内心的厚实感就会加重。 因此在经过一段平稳时间后,个体可以尝试通过暴露疗法正面包容自己的创伤,容纳伤痛背后的情绪,个体就可以更好的理性地接纳自己的阴影部分。 这个时候,勇气就是修复创伤的一种突破[拥抱]
A 内倾情感型 (introverted feeling)是荣格提出的八种人格类型之一。其特点:安静多思,感觉过敏,情感深藏于内心,沉默寡言;思维受压抑。 往往表现喜怒不形于色,难易靠近与接近。 个体会使用他们的内在标准来判断人和事。这些价值标准可能来源于父母辈,或者是社会,而且已经牢牢扎根于自身的知识体系。 同时,他们不屈服于当前的潮流思维而轻易改变他们的信念,也不会屈服于同辈压力。除非同辈的言行符合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 在平时社交中可以说出不受欢迎之事或者想法,即使如此会导致当下的不和谐。但是他们更尊重自己的内心并及时发出声音表明自己的态度,个体价值至上。 在判断事情上,个体会假设自己是裁判,会意识到谁拥有权利。
A 洪兰教授在2015年的TED演讲《脑科学揭露男女思考的秘密》中,说过这样一段经历。 20世纪70年代,洪兰教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读书,一个年轻的助理教授在自动取款机取钱时被抢劫了,因为太紧张,她没记住抢劫者的样子而报警无果。但此后助理教授开始莫名地讨厌起自己的一个研究生。那个研究生长得胖胖的,头发到肩膀,喜欢穿破洞裤……而她自己的解释是那个研究生喜欢吃汉堡加洋葱,身上臭臭的,等等。后来警察抓到几个抢劫犯,叫她去指认。她一眼就确定了罪犯——那个人长得胖胖的,头发到肩膀,穿着破洞裤…… 洪兰教授表示,助理教授潜意识里其实记住了罪犯的样子,并发出了信息——让她开始讨厌那个样子与罪犯相似的研究生。但这些信息并没有进入意识里。 很多信息早已被潜意识察觉到,但意识仍一无所知。比如当你第一次见到某人时感到些许不适,很快你就露出了礼貌的微笑,这表明潜意识察觉到了一些不良信息,但这个过程转瞬即逝,思维根本察觉不到,反而给出一大堆分析和理由,让自己接受对方,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潜意识没有思维,只关心眼前的事物,喜欢即刻、确定、简单、舒适,这是属于天性的部分,同时,它处理信息的速度又极快,至少可达11 000 000次/秒,能极其敏锐地感知很多不易察觉的信息,这是属于感性的部分。而意识,即我们的理性思考,处理信息的速度只有40次/秒,潜意识是它的275 000倍,二者的能力有着天壤之别。
A Q:为什么心理咨询要控制在以一周为一个单位? 首先,心理咨询/治疗并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很多来访因为时间或者金钱的原因,都很想求快。 但是要知道,你所惯性的认知与情绪、行为并不是短期就形成的。那又怎么可能通过一两次的谈话就能完全解决你的问题呢? 每个人的心理问题都需要有个性化阶段性的方向与目标,咨询师与来访是一个合作型的伙伴,咨询师通过分析与引导让来访了解自己的问题与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单纯地只要求咨询师给予意见,而来访没有得到成长性的过程时,当遇到类似的问题,来访固有的应急反应又会周而复始地发生(最详见焦虑、抑郁)。因此设定每周一次的固定访谈模式就很有必要。 一方面,保持每周一次固定的心理会谈,可以帮助我们从规律中建立信任和安全感;另一方面,也提供给来访者成长与实践的空间。在前往咨询时,来访者将自己的困惑讲给咨询师听,同咨询师一起探索,收获感受和领悟。当结束咨询回到现实生活中后,开始慢慢反思和实践,又会有一些新的收获,待到下次咨询的时候,将一周的所思所想所感再与咨询师一起分享和探讨,在困惑和问题一点一点推进的过程中,来访者自己也会慢慢地成长和改善。 作为来访要有恒常的耐心相信自己能慢慢变好,另外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咨询师,也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A 在咨询中会发现很多父母对于每个阶段的孩子都会有各种看不惯的嫌弃。经常的无效沟通其实导致最终亲子关系破裂⚠️ 其实父母的认可和接纳,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资本。 那么怎样才算好的父母呢? 答案是,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客体”。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恒常地看见和接纳孩子,让孩子在我们这里能专注地做自己。 关于好父母在精神分析有个说法叫,容器。 父母要是孩子的容器,那么容器具备的三个特点 1、当孩子把事情做好的时候,认可孩子 2、当孩子收到挫败的时候,支持孩子 3、当孩子出现情绪、活力、攻击性时,能够在与父母的关系中能够积极流动。 如果都做到了,父母就是好父母。 我很认同一句话:“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
A “为什么我老做同一个梦” 反复做同一个梦,说明梦者在心理上有一个没有获得解决的问题,心理学的名词叫“情结”,也就是通俗说的“心结”。这个情结是什么,跟同一个梦的主题和情绪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反复做“考试梦”,那么可能对“通过认可”或“焦虑”的心理因素有关。 结合具体梦境,通过心理分析角度对几个最容易发生的梦境进行潜意识的阐释: 1、飞行:想冲出去,要改变,不安于现状 2、坠落:现实生活中对于未知的恐惧反应 3、迷路:迷失自己,有焦虑情绪 4、逃跑:焦虑或抑郁的状态,现实中在避免某些东西。 5、被困:地方恐慌,现实中寻求改变,无助,仍坚持 过去
动态
匿名
经朋友提醒发现自己单身两年了,刚过29岁的生日,这两年里亲戚朋友同学都有给我介绍男朋友,在刚分手那段时间还有点兴趣去接触新人,但到了现在...全文

13
22
匿名
我被亲人伤害得很深,我觉得一个毫无利益冲突又有血缘关系的人,到处说你的坏话,陷害你,是非常恶毒的,因为别人会信以为真,其实我们从小并没有那么熟悉,关系也...全文

11
15
匿名
没有说再见,没有撕心裂肺,没有卑微和低下,我什么也没说,只是安静的走开了,日子还是跟往常一样,一切照旧,至于哪些在深夜里如海浪般波涛汹涌的情绪,就让它们...全文

感情那些事
15
20
打开情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