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程璐璐
1温暖
0回答
糖
温暖了
相关回答
王欣梅
宽恕就是放下怨恨, 同时放下悲痛。 宽恕是不去抗拒生命, 容许生命经由你而活出自己。 ——埃克哈特·托利
何杨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创伤会带来痛苦,但也许正是成长的契机。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能够说我过了完美的一生。 但什么是完美呢?谁确定的完美呢?完美有标准的答案吗?当我自问,全都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我们有时候感觉到的某种束缚其实是自己在画地为牢。经历本身构成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好坏只是我们的主观臆断。 面对生活,尽情体验,尽情追寻吧。 晚安。
胡建春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呢?这不仅包括在学校的课堂上,还包括在家庭和社区中。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到日常的家务活动中,如做饭、打扫卫生,或者是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工艺品。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理解到劳动的价值,尊重他人的工作。
史冬英
按照科胡特的理论,形成自我要经历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镜映。对于刚出生的婴儿,他需要妈妈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他,并且在这面镜子里,让婴儿感觉到自己是完美的,也就是妈妈要能够随时随地地给予婴儿正向的回应,没有嫌弃,没有忽略,这样婴儿就形成了最初的自我。 第二个阶段:理想化。在经过了第一个阶段后,一个人就可以逐渐接受其实自己是不完美的,然后开始在外部世界去寻找那个完美的客体,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妈妈,后来可能是老师,或者明星,在这个过程中,他把自己对完美的情感投射了出去。 第三个阶段:孪生。经历了前面两个阶段后,一个人最终会发现并接受,不但自己是不完美的,而且没有任何人是完美的,但两个不完美的人却可以形成一个完全接纳的关系,然后用“在一起”替代“完美”,让我们最终可以借此勇敢而坚定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王丽美
做事情逻辑干净,指的是 :目标是什么,用最短路径去达成。 一家三口在餐馆里吃饭,老婆在喂孩子吃饭,老婆自己还没有吃饱,老公已经把老婆喜欢的菜吃光了。 这个时候目标是什么:是要吃饱饭。 最短路径是什么:拿起菜单,点自己爱吃的菜。 这个过程中,那些熟悉的剧情会拉走自己,比如充满怨恨的受害者剧情。剧情上头时,菜也不点了,宁可饿着也要跟老公撕扯一番“你根本不在意我,我辛辛苦苦带孩子……”的剧情。 是饿着肚子,让身体里充满怨恨的毒素?还是点好菜吃饱饭? —— 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有自由去选择。 有人可能说,老公眼里根本没有我,难道我还不能抱怨吗? 这个问题就好比,我看见粪坑,粪不顾身踩进去,我惹得一身骚,我还不能抱怨吗? 难道抱怨是清泉,能洗掉身上的粪水??? 老公就是他本身的样子,自己选择了他,觉得能接受就接受,能协商的事情就协商,完全不能接受就离婚。 这个世界上,想要达成任何事情,抱怨都不是途径,抱怨只会南辕北辙。 受害者剧情上头时,提醒自己:我的需求是什么,什么是达成目标的最短路径。回到现实中,只做有益于目标的事情。 —— 这就是自我负责。
彭保云
悲春伤秋似成习惯,见花残叶落便怅然。可人生如四季呀,变化才是常,不如笑对,让那些小情绪随风,去拥抱每一季的美~ 且把这感怀化作珍惜当下的动力,莫负时光呢。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