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假如自尊是温度,现在的温度是23摄氏度,你想要的是温度
孙三丽
假如自尊是温度,现在的温度是23摄氏度,你想要的是温度计显示30摄氏度。于是你跟你的好朋友要了一根火柴,点燃它,然后把它放在温度计底下,温度计的指针立马跳到30摄氏度。这是有些人的自尊的情况。 自尊其实是你自己体验到的东西。如果我帮你去爱自己、接纳自己,那么你这台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就会上升。 你可以做的是接纳、欣赏、关怀、爱自己。当你这样做后,自然而然地,你的自尊就会提升。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王雪苹
“小赤猴在照看者训诫了它们之后会出现更强烈的紧靠行为,例如把它们锁在门外或关到笼子里”,每次这么做以后,就会造成小猴子发展上的后退,它会有更多的依附行为,更淘气更难相处。 那些在该依恋时总是被家长以各种原因推开的孩子,其实会变得更依恋,更难以独立,遇到刺激时,也更容易退行,所以,寻求依恋,似乎变成了他们终生的追求,而更多时候,还可能是求而不得。
张亮
为什么会在意别人呢?其实在意的是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或者说在意的是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价值,用处,其实很多时候咱们不知道真正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王慧娜
《庄子.人间世》中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房间清空,光亮才能照进;内心清明,好事才会出现。 有人问百岁道长张至顺,说:“为什么现在人得病越来越多了?”道长说:“现在的人,总是想的太多,劳神伤心,一刻不得安宁,身体就支撑不住。” 又有人问:“那养生有什么秘方吗?” 道长笑着说:“再简单不过了,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困了就睡。” 深以为然,想的越多,思绪越乱;挂碍越多,越难平静。活得通透的人,明白世上本无事,让人痛苦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自己的心念。真正的养生是养心;最好的修身是修心。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中讲:“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意思是:与身体健康相比,名利,财富,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与其忧心恐惧,不如学会放下,把心清空,给人生做减法。心无挂碍,才会远离疾病,百病不生。 《黄帝内经》中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王慧娜
《道德经》里讲:“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与祸总是相依相伴,得与失也是如此,失去并不意味着难过,得到也并不代表着开心。 做人,秉承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态,一切随意,上天自会给你最好的安排。 陶渊明失去了五斗米的富足,放弃当官,隐居田园,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与悠闲。 诗仙李白失去了升迁的机会,在苦闷与无奈中,立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图大志,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了更大的前行目标。 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若是患得患失,耿耿于怀,则会陷入痛苦的困境,无法自拔。 荀子曰:“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 未曾得到时,担心得不到,得到后,又担心失去,这样的人,一生尽是忧愁,无法开心。人世间的每次失去,都是一场修行和历练,放平心态,来去随缘,才能自在心安。正所谓:随缘便是自在,随意便是醒悟。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看到一切,悠然自在。
李丽杰
比昂认为人的情感分为两种:忍受得了的情感是α元素,忍受不了的情感的是β元素。β元素不能被思考,被定义,在人的心理空间也没有它的位置。那是一种强烈的、未成形的情感,具有旺盛的能量和破坏性。如果得不到缓解,可能会让人陷入绝望,甚至疯狂。我们生活中常常说的我控制不住要吼孩子,控制不住要摔东西就是β元素。α元素是我们可以用思维整理,用语言表达,用意识压抑,总之我们自己有很多办法可以处理它。 一个人要想健康地、愉快地生活,就需要把自己的β元素转换成α元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智功能,可以被称为“阿尔法功能”。 咨询中,咨询师的涵容功能,帮助来访慢慢把β元素转换成α元素,把背后潜意识的内容言语化,而不是通过行动去自动化表达,我们能慢慢的变得更加可控,完整和真实。
孔德雪
你所习惯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你童年时所接受到的信息,所有理念,以及你在内心批判自己时不断向自己强化信息。 不幸的是,你在内心批判时会不断地强化自己负面的认知想法、信念以及行为。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