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欢快地送完娃去上学,正值早八点的三号线,等了四趟终于被背

秦志华
欢快地送完娃去上学,正值早八点的三号线,等了四趟终于被背后的人群拥带顺入车厢,四面八方的挤压感随即而来,差点没透过气,期间地铁开门之后再一波人群涌入,就像沙子满了再倒入水。到站之后才发现坐的区间线,然后中转的站跟刚出发站一样的人多,再开始第二轮挤压,几站之后第二次中转,正想骂着XX的生活,突然瞥见一个年轻小伙,拐着瘸腿人群中从容行走,顿感惭愧。生活不易,健康已是幸福,其他的就忍一忍吧!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何丽萍
《当孩子说上学却没上》 许多厌学的孩子都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就是说去学校,但是最后却又不去。不是出现一次,而是会出现很多很多次,经常如此,为此家长特别的生气,无奈。 即使同样说去上学,但是又没有去,也要分情况来对待。有的孩子是真的不想去,但是家长催得急,不得不先答应下来。有的孩子是又想去又不想去,很纠结。也有的孩子是适应到了一定的程度,很想去,但是去不了。 不管哪一种情况,重新回学校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如果是第1种情况的话,家长需要去了解孩子内心是怎么想的,当然了解的前提是需要有相对良好的关系,或者孩子说出来真实的想法,不会被批评,不会被反复的唠叨。第1种情况,孩子往往他都有自己的困难和道理,估计是遇到难处了,如果家长能和孩子共同去面对困难的话,那么孩子可能会更快的去学校。 如果是第2种情况也是需要有相对良好的关系,相信孩子也想去学校,然后和孩子去探讨是什么让孩子想去学校?以及是什么让孩子不想去学校?多了解吸引孩子去学校的方面的内容,也多理解孩子去不了的,难处在哪? 如果是第3种情况的话,需要更加的理解到孩子,多去关注到孩子的感受,孩子的不容易,多关注到孩子这个人! 比如:景茗本来说着今天去学校,但是却没有能去成,这个时候如果你们关注的是没有能去成,你们心情很不好,这就不是在关注人。 如果关注的是孩子说去没去成,孩子一定心里很不好受,他自己得有多难受?孩子真不容易等!这就是在关注人。 就像有的老公出去挣钱,如果老婆关注的是挣多少钱,咋挣那么少,这就不是关注人。如果关注的是人安全不安全,工作累不累,辛苦不辛苦,这就是在关注人。 孩子本来就又忐忑又期待自己能不能去成,结果自己真的没去成,心情肯定不会太好的,这个需要爸爸妈妈能关注到,关注到之后不一定要说出来,只要家长关注到了,家长就能理解,家长的表情就不会太难看,这对孩子会是极大的支持! 家长的理解和关注会对孩子更早的回学校起到极大的支持作用!

刘云清
自我关怀 Self compassion (第一部分 Part one) 自我同情(Self Compassion,也称为自我关怀)是关注自己内心的痛苦,并有意做一些有益的事情ヽ(•̀ω•́ )ゝ 它不是单纯的可怜(我为你感到抱歉),也不是单纯的同理心(我能理解你痛苦),它还要求一种关爱的动机与勇气 ╰(*´︶`*)╯ 心理学家克里斯汀·内夫认为自我同情包含三个部分: A 善待自己。 承认和尊重基本的人性,比如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谁都有缺点。 B 承认人性。 比如生活充满无常,挫折也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善待自己的身心,关心和爱护自己:-) C 正念。 觉察和关注当下的一切,不加以价值判断,能够帮助我们不过分认同自己的痛苦 _(•̀ω•́ 」∠)_ 因为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内在批评者,它总是虎视眈眈,情绪低落时,就会跑出来,“我就是这么差劲,我不配,我不值得”……让我们焦虑和抑郁,并自毁⊙_⊙ 而自我同情恰恰是自我攻击的解毒剂, 也是自愈最强大的源泉 —— 能够减少孤立感、改善健康、提高生活满意度、降低焦虑、抑郁和压力…… (*^ワ^*) 它通过激活大脑的“安全/舒缓系统”来消除威胁。 不管挫折还是顺境,喜怒还是哀乐,只要有自我同情,情绪就无法劫持你。 “我同情我的遭遇,不是只有我会犯这样的错误,下次我想做得更好”……增强我们的情绪弹性,更有效地应对挑战! 而自我同情不要求我们比任何人都好,它总是无条件陪着我们; 自我同情比自尊自信更稳定,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