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欢快地送完娃去上学,正值早八点的三号线,等了四趟终于被背

秦志华
欢快地送完娃去上学,正值早八点的三号线,等了四趟终于被背后的人群拥带顺入车厢,四面八方的挤压感随即而来,差点没透过气,期间地铁开门之后再一波人群涌入,就像沙子满了再倒入水。到站之后才发现坐的区间线,然后中转的站跟刚出发站一样的人多,再开始第二轮挤压,几站之后第二次中转,正想骂着XX的生活,突然瞥见一个年轻小伙,拐着瘸腿人群中从容行走,顿感惭愧。生活不易,健康已是幸福,其他的就忍一忍吧!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王婧宇
1、警惕损失厌恶效应 心理学中的损失厌恶效应指的是当人们面对同等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的遗憾感比收益的获得感所带来的负效用是正效用的2-2.5倍。 人其实会对自己失去的东西抱有遗憾,想着如果还有机会,我肯定会选好,一定会赢,最后会发现,还是一样的结果,高回报只是骗子的诱饵,所有的一切都是骗局,不仅掏光了你的资产,还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就像王大陆扮演的阿天。 2、人有两颗心,一颗贪心,一颗不甘心 这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自己赚得不够多,还想要赚更多,输掉了,心有不甘,想要赢回来,毕竟之前有赢的经历,最后沦为被操纵的傀儡,在欲望的深渊独自忏悔。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会面临着贪心和不甘心之间的抉择。当我们追逐物质时,要警惕自己是否过于贪婪,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和价值观。而当我们追求进步时,要保持理性和懂得取舍,不要盲目地追求无止境的成功。 3、没有免费的午餐 要想成功没有捷径,任何和你说赚钱有捷径的人,可能他都想赚你的钱。 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劳动就不会有成果,不要去贪便宜,要提高警惕。 钱可以交换实体商品,也可以交换关系、感情、性命、人生,人们不得不防。世界上的午餐都是收费的,而且很多都是隐性收费的,要人们付出才会得到。只是渴望免费而幻想天上掉馅饼,就会形成懒汉的思想,确实要不得。 4、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金晨扮演的梁安娜,就是轻信了朋友的话,才落入了骗子的圈套,过度的相信别人,就会导致自己丧失辨别真假的能力,被骗子的话蒙蔽。 无论你的内心多么清澈,始终要保持基本戒备,人生在世,很多事情是你难以预料的,把对一个人的期待适当降低,就不容易受到伤害了,也能够更好的经营这段关系。

赵莎莎
从月晕阶段,人们因为需求找到了对象。然后进入到下个阶段,开始幻灭。 幻灭是什么?比如说我们小时候总以为齐天大圣是真的,我们总以为说孙悟空,有这么一个孙悟空,有一个猪八戒。然后等你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你突然发现孙悟空和猪八戒好像是人扮的,那种感觉就叫做幻灭。 幻灭不是一个坏事。为什么?幻灭是一个礼物,是让我们不再被错觉所迷惑的礼物。我们总以为有这么一个人,我就一定会幸福。王子跟公主从此美好地生活在一起了,这是一个错觉。如果你秉持这个错觉一直生活下去的话,你可能就会像好莱坞的明星那样离20多次婚。因为你永远都在找那个能给你带来特别美好的人生的那个人,所以一辈子都可能找不到想要的那个对象。 幻灭这个词往往给人负面的印象,让人联想到愤怒,绝望甚至背叛等感觉,事实上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再被错误所迷惑,这其实是件好事,人类是尊重并渴望真相的,如果无法赶走错觉,就看不到真相。那我们就像是被囚禁的囚徒,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平静与满足。亲密关系能够驱散我们对爱的错觉,这个过程的开始是在我们感到失望,并觉得自己似乎错了的时候。或许我们身旁的这个人并不是我们快乐的源泉,一开始我们也许觉得选错了伴侣而再度开始寻觅,但是只要有期望就有失望,最后就连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也会明白,我们快乐的源泉并不在别人身上。所以幻灭是灵魂给我们的礼物,让我们能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 然而幻灭的过程可能虚实甚久,就像从一砖一瓦开始拆除一座大教堂一样。在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对伴侣的改造计划又全部起不到作用的时候,幻灭就来了,这时候我们就可能需要做一些偏差行为的调整。

赵莎莎
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个问题出发,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进行分离。只有进行了课题分离,我们才有可能做到远离不必要的烦恼。 就拿别人对你提出要求来说,你的课题就是要不要接受他的要求,只需要就事论事,做出你想做的回应就好。至于他怎么来处理你的回应,他会不会感到失望,会不会认为你太不近人情,那就是他的课题了。那你可能会继续追问,如果他的反应可能对你造成伤害,那么这是谁的课题?思考一下,这是你的课题,问题抛回给了你,对于他的反应,你可以考虑远离,或者回击。 课题分离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考角度,很多棘手的问题,用课题分离,很有可能会让我们豁然开朗。 我们可以用亲密关系中的“分手”来举个例子。当对方提分手或者表现冷淡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辨识出“他究竟在想什么”这个问题,是对方的课题,我们不该妄加干涉。因为事到如今,对方怎么想的,对我自己来说已经毫无意义。而“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我适合什么样的伴侣”“我该如何取悦自己、喜欢自己”,这个才是我应该花时间精力去关注的课题。 同样的,我们在职场中,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说,谁谁谁的工作能力不过如此,为什么他升职加薪这么快。这种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不论别人实际工作能力如何,他何时升职加薪,都是那个人的课题,更是选择提拔他的领导的课题,不是我们应该干涉的课题。对我们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课题是,“我想要获得一些什么样的成就”“我从这份工作中是否得到了我想得到的”等等。我们需要时刻谨记,值得我们花时间精力去思考的课题,是以“我”自己的内心为出发点的。 但是问题来了,面对一个事的时候,我们怎么来分辨这是谁的课题呢?阿德勒认为只需要考虑某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最终由谁承担就可以。谁来承担这个结果,那这就是谁的课题,谁就有这件事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