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薛梅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王丽华
很多姑娘在挽回前任时会有补偿心理: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够好,他才要跟我分手?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改了他会不会回来? 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各种提升自己,刷存在感等等,只要能挽回他,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但结果呢,你小心翼翼的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费尽心力的讨好,不仅没能挽回他,反而让他更加厌恶你了。 这其实是感情中的“超限效应”,从理论上来解释,就是短时间内刺激过多,过强,让对方失去兴趣,导致产生了不耐烦或逆反心理。 第一、关系突破、打开接触窗口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男人是视觉动物,男人喜欢下半身思考。 用这些话去品评所有男人当然有失偏颇,但是这些说辞也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男人对你的认知和兴趣会建立在视觉吸引的基础上,视觉感受是男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刺激点。 说到这里,很多姑娘可能会说:那我精心打扮,出现在他面前不就好了吗? 但是我不推荐大家这样做,一方面是分手后快速邀约难免显得纠缠,交流起来也很尴尬,容易让对方联想起之前相处的不愉快,增加反感,另一方面呢,当你带着失恋后低落难过的情绪去见对方,很难有一个良好的表现,也会让对方觉得刻意产生防备心理。 第二、投其所好,引起情感共鸣 如果你不知道跟前任聊什么,总感觉找不到话题说的每一句话,打的每一个字都要反复犹豫,反复删掉,那么之前打开的窗口就会由于尬聊而重新关闭。 在复合中,如果出现两次尬聊或者不适的沉默,会对两个人之间的联系感造成极大的伤害,对方会觉得:看来我们真的回不去了,因为曾经无话不说,现在只剩尴尬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去制造关系窗口,简单来说就是投其所好,加深两个人沟通中的情感连接。 第三、开启感情升温器,破镜重圆 你可能会问了,请求帮助是一种索取,为什么可以用来加快感情升温呢?因为被对方需要也是一种幸福,被需要会让人有成就感。 同时也能引导对方的价值付出,增加对方的分手成本,不会轻易抽离这段感情,其次呢请求帮助的话题也能让对方感觉你找他不是为了求复合,从而降低戒备的心理。 那么,为什么请求帮助可以让关系升温,甚至让对方提出和好呢?一方面脆弱面展示,可以让情绪流动产生情感连接,另一方面每一个男人都有英雄主义情结,喜欢被崇拜,被认可,脆弱面展的示能够充分激起对方的保护欲。

李萍
所有的爱都指向亲密,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指向分离。父母越是爱孩子,孩子走向分离的时候就越容易,但当这份爱很匮乏时,孩子的离开,就变得难了很多。 当我们想给另一个人爱的时候,需要问问自己,我对他做的,是增强了他的自我,还是破坏了他的自我?是让他变得强大自信,还是让他变得虚弱自卑? 放到分离与个体化的阶段,养育者需要切记孵化的隐喻,要尊重孩子周围是有一个壳的,最好是提供孵化环境,让孩子从内破壳而出,而不要从外部去破壳。 孩子越小,这一点越重要。特别是在分离与个体化期,孩子已经开始展现他们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地盘感,他们不仅总说“我”,也常说“我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这个边界意识,特别是整天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妈妈或其他类似妈妈这样的养育者。 心理学家荣格说,母性总是指向融合,所以让母亲这么做不容易。但当母亲能做到时,这对孩子来说会是一个巨大的祝福,因为这意味着,孩子在生命最初就被允许,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他的地盘、他的边界是被允许的。 对母亲来讲,能做到这一点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母亲有自己的自我,有自己的世界。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她必须去照顾孩子,当随着孩子能力增长,母亲会自然而然地后退。对于没有自我、没有自己世界的母亲来说,这会是一个大难题。这样的母亲,更容易舍不得孩子与自己分离,那会让她们感到失落。

王威方
《悉达多》是德国作家黑塞的作品,篇幅不长,只有100多页。这是一本有佛教味很浓的书,主人公悉达多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挣扎在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因此好理解,能产生共鸣。 悉达多是婆罗门之子,生活优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他不快乐,他想离开家去寻找自我的真相,父亲不允许,他就站着不动,站到两腿发软,父亲没办法就答应了。 这种年轻的倔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不顾父母劝阻的任性,我们好像都有过。 临走时,父亲对他说:“如果你在森林里找到了幸福,就回来和我们分享,要是你找到的只是失望,就回来和我们一起敬奉神灵。”父母都这样,舍不得又阻挡不了,就说:“家的大门永远为了敞开着,混的不好就回来,爸妈养着你。” 他和几个僧侣一起在森林里苦修,然后去追随佛陀乔达摩,听他讲经,但他说佛陀的学说里缺了什么。所以他没有皈依他。 就好比有人对你说:你要听话,我都是为你好。你就是听不进去,因为你不知道这个道理怎么来的?它好在哪?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原来佛陀也遇到过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袋里”。以后,当我们无法说服一个人时,想想佛陀,也就放下了。 悉达多坠入红尘,他认识了一名女子和富商,他们教他情爱和做生意,让他品尝了权势、财富和肉欲的滋味,过了几十年声色犬马、贪婪的世俗生活,父亲和乔达摩的教诲都被淹没在滚滚红尘之中。终究,他没爱上这样的生活,他烦躁不安、无故发火,再然后他抛下所有的财富和女人,走了。 我们很多人不也这样吗?突然有一天厌倦了现有的工作或生活,向往诗和远方,大胆的就写个假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走了。 悉达多老了,他有些心灰意冷,想结束生命,这时大脑冒出来了一个“唵”字,它是佛教一个咒语,好像能激发人做好事的念头。 这就像一个站到悬崖边上的人,突然想到自己未尽的责任,赶紧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所以我觉得人一定要有责任心,心里要装着一些人,关键时刻它是救命稻草,爱人,是爱己的唯一之道路。 悉达多又回到孩子的状态,两手空空,胸中汹涌着快乐,他对这样的自己很满意。他说:“尘世欢愉和财富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我在孩子时就学过了,可是我现在才有了体验。现在我明白了,不仅是脑子记住了,而是亲眼目睹,心知肚明了。” 我们很想用所谓的经验让孩子少走弯路,但很多时候,动用所有感官,每一寸肌肤去经历人生,却是他们的必经之路,只有体会了生活之壮阔,才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