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有时候,我们会回避自己不想面对的感受, 认为这些感受会让
陶莎
有时候,我们会回避自己不想面对的感受, 认为这些感受会让我们变得糟糕, 结果越回避越在内心生长, 枝繁叶茂。 做自己, 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些感受也是自己的一部分, 没有好坏之分, 面对这些感受才能更了解自己的需求。 面对这些感受才能实现自我成长。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刘丽伟
稀松平常的一天晚上,妈妈正在家里忙活些家务。这时正在小卧室学习的孩子走了出来,准备去客厅接水,妈妈看到就随口问了一句: “儿子,作业写完了吗?” 让人没想到的是,平常的一句话引起了惊天动地的反应。话一落地,儿子就勃然大怒道: “问问问,问什么问,一天到晚就烦我,再问我就不写了!以后少管我!” 说完,“砰——”地一声把门关上了,水也没喝。妈妈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一句普通问候,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于是赵玉平教授也抱着疑问去和孩子进行了沟通,这才得到了答案。原来,自从上了初三,父母就对孩子的学习相当操心,但又不得其法,每天就问写作业。当妈妈问:“作业写完了吗?”他要是回答:“写完了。”妈妈就会说: “哦,写完了,写完了还坐在沙发上发呆愣神,不抓紧时间去做做习题,背背单词。 就这破学习态度,每次都是推一推,动一动,我跟你爹在外边辛辛苦苦挣钱,供你上这个学,你对得起谁啊!” 他要是回答:“没写完。”妈妈同样会说: “哦,没写完,没写完不抓紧时间去写啊,就坐在沙发上发呆愣神。 这破学习态度,每次都是推一推,动一动,我跟你爹在外边辛辛苦苦挣钱,供你上这个学,你对得起谁啊!” 不难看出,无论孩子怎么回答,得到的都是妈妈的抱怨和不满。所以,孩子的爆发,也就不令人意外了。对此,赵玉平教授给出了建议:不要用指责和控诉来表达你的关心。作为家长,让孩子好好学习,是责任,也是期待。但是,父母一句简单的“作业写完了吗”,看似是稀松平常的问候,对孩子来说却并非关心,背后藏着更多的催促、指责和批评。
李芳君
减去心中的自卑与自负,才能真正心怀悲悯。《自律力》一书中说:“给生活做减法,主动地断舍离,才是对自己真正的宠爱。”愿你我都能及时斩断负面情绪,舍弃过度物欲,脱离自我禁锢,义无反顾地减去前行路上的所有负累,去奔赴自己崭新的、热气腾腾的人生。
刘云清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人们会想尽办法,各种荒谬的办法,来避免面对自己的灵魂。” 但他还说过:“只有直面灵魂的人,才会觉醒。”
于新江
凡是不要纠结!随缘而生则聚,缘灭则分!道之也!
饶静红
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 我允许,事情是如此的开始, 如此的发展,如此的结局。 因为我知道, 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来, 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种可能,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别人如他所是。 我允许,他会有这样的所思所想, 如此的评判我,如此的对待我。 因为我知道, 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在他那里,他是对的。 若我觉得他应该是另外一种样子,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有了这样的念头。 我允许,每一个念头的出现, 任它存在,任它消失。 因为我知道, 念头本身本无意义,与我无关, 它该来会来,该走会走。 若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升起了这样的情绪。 我允许,每一种情绪的发生, 任其发展,任其穿过。 因为我知道, 情绪只是身体上的觉受, 本无好坏。 越是抗拒,越是强烈。 若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绪,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就是这个样子。 我允许,我就是这样的表现 我表现如何,就任我表现如何。 因为我知道, 外在是什么样子,只是自我的积淀而已。 真正的我,智慧具足。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个样子,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知道, 我是为了生命在当下的体验而来。 在每一个当下时刻, 我唯一要做的,就是 全然地允许, 全然地经历, 全然地享受。 看,只是看。 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贾春霞
当咨询陷入僵局,似乎停滞不前时,咨询师的稳定是咨询顺利推进的关键!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