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按照社会的规范,父母的期待活着,内化了

孙娜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按照社会的规范,父母的期待活着,内化了这些行为,可是,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期待,但是内化的东西还在我们思想里,这些冲突导致了我们的很多困扰。当有这些困扰的时候,我们可不可以把问题和人分开呢?人是人,问题是问题,问题不等同于人,人可以解决问题,也就是把问题外化,这样可以解决一部分困扰。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何丽萍
我们每天会被欺骗多少次? 答案:10-200次。 其中最可怕的是自我欺骗。 自我欺骗其实来源于“认知失调”,即当我们的自我认知和我们的行为、或者他人的评论产生矛盾时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 当自我认同感收到威胁时,我们会特别积极地通过最快捷的合理化或否定化来平息令我们感到不安的证据。 比如说,我认为自己一直生活健康,当同事指出我喜欢吃油炸食品对身体不好时,我可能会极力否认“没有啊,我很少吃油炸食品的。” 我们一生都在为自己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让这样的小事危及这一点是可耻的。 我们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技能和决心,然后把失败归咎于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我们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不管实际情况如何,我们总认为自己比别人技高一筹。 因此,我们对“认知失调”的默认反应是合理化和否定化,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很容易看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自我辩解”让我们跟特定的“自我形象”相吻合。尽管事实并非如此。这么做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谎言会催生更多的谎言。对于我们说的真话,我们不需要再做多余的工作,但对于谎话,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圆谎” 合理化和否定化维护了我们的“自我形象”,但却以欺骗自己为代价。如果不了解我们的外部行为与我们的内部愿望不符这一点,我们就没有动力改变。我们自己也会重蹈覆辙。 当然,我们是有选择的,我们可以认识到这种倾向,并努力正视自己的问题。

彭水明
(个人随笔) 时间把世界划分成两面 一面是昨天,走向遥远 一面是今天,来到眼前 而我,站在他们之间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是一条永不停歇的长河,“抽刀断水水更流”,你永远无都法从中截取一段明媚的青春岁月在你身旁停留,留不住昼夜流逝的一江水,更是留不住匆匆岁月,时间是永远的旁观者,过程由我们经历,结果也由我们承受。 世上的事物,但凡跟时间沾上边,就被打它上了期限。从此以后,时间便已是世间所有之存在最难突围的圈。我们的一切生活轨迹,都在它里面,哪怕世间所有的天长地久,在它面前,都不过都是弹指一瞬间。 时间,是万物世世代代生生灭灭的标签。 没有谁能败时间,什么万古来的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最终在岁月苍苍的无尽中消亡,化作历史的烟云尘土。不信你看,千百年前的大唐诗人王勃也早已留有诗为证:“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时间面前,从来没有谁能逆它而上,而我等凡胎肉体、血肉之躯,面对它唯一能做的,就只有顺时而为。时间没有敌人,因为它强大到没有谁有实力做它的对手。 人们常说岁月对谁都不会宽宏,不如说时间对谁都是一视同仁,《道德经》有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物又何尝不是时间的刍狗,所有人的青春在它那里消融,世间一切盛大的繁华,夺目的缭乱,都将在岁月里黯然成过往,可正是那些流逝了的岁月,让生命里剩下的时光让人倍加珍视,谁都不敢再轻易挥霍,而那些我们在年岁起身追寻、衷心赞叹之事,皆会被岁月酝酿,成为自己一生所珍藏。 时间所到之处,往近了是兴衰更迭;走远了是沧海桑田。时光最终驯服了一切,从此以后,你和往事之间,只有回响。 君莫问,岁月滚滚如流,淘尽英雄。 我们将越过岁月的山丘,愿你过往受的苦,都是幸福的过度。 愿你今后所有的奋斗,都可供回首。

张秋菊
如图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