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又是满满当当的一天, 读书、督导、咨询, 一共6个半小时
董艳红
又是满满当当的一天, 读书、督导、咨询, 一共6个半小时, 还不算整理资料的时间, 和网络咨询的时间, 加油!
0温暖
0回答
#
我需要心理咨询吗
相关回答
庄会谦
童年时期的信念,通过原生家庭铭刻进我们的潜意识中,我们就像是井底之蛙一样,限制了我们的感受,无法自拔。
刘小茹
害怕受伤,意味着我们并没有学会正确看待相聚和分离,以及在这一过程里可能唤起的自我怀疑和价值动摇,还有对拒绝和忽视的恐惧。 在一些关系里,一个人只能在部分的经验领域感受到满足,而另一部分经验会将它视作多余。在这种关系里,两个人只能在可以相交的部分里暂时共存,一旦逾越这个共享地带,就不再需要和被需要。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会在某些时候靠近你,有些时候又表现出冷淡,拒绝和你的连接。这是因为对方切换了经验,切换后的经验世界里并没有纳入你这个人,而当转换到另一个经验世界后,你又会被体验为被需要的。 我们怎么可能预期别人喜欢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接受的东西呢?其实真正令我们受伤的并不是别人是否喜欢,而是自我厌恶的部分被在意的人“权威性”地证明。 自信最完美的状态,就是意识不到有什么东西需要在意。 人类天生的心灵机制不会给我们一种彻底背弃依恋的绝境,无论一个人是怎样的,ta都一定能在更大的人类样本中找到一个“更好相处”的伴侣。 何谓良好的匹配性呢?你和对方相处时的感觉便是一个重要的启示:你们相处起来感觉不错、很舒适、很自在,不需要过度启动自我调节功能,也就是不需要过多的“变频”、过多地改变自我属性。在你最大程度是你自己的时候,你们依然能够处好,对方也是。 当你只接触过一两个人的时候,你很可能陷入一叶障目的困境,你很可能在和只有40分匹配性的人艰难相处,并认为亲密关系就是这样的。你或许根本不敢相信,另一个人和你在一起时,有些困难根本不会存在。 被动者是被选择的人,包含着一种非常隐晦的“没得选”的处境,而主动者是做出选择的人,ta其实充分考虑了自己要什么。 主动者往往更容易从一段关系中撤离,因为从发起邀约的那一刻,ta也握着可以离开的那张底牌,这是一种全程都保留着能做出选择的自由意志和心理体验,一个能选择的人往往也是一个能放下的人。 讨好的本质是一种压抑,对自我有需求那一面的保留和滞后性表达。 这个世界的所有系统都存在着均衡机制,那些一开始让渡的东西都隐含着代价,在关系里,没有哪个人应该是没有自我的,也没有哪个人的自我应该是唯一的主体。 在孩童的经验世界里,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但成人的世界里,爱是有条件的,是基于自私性的对于自私性的暂时超越,它的条件就是两个人都觉得值,都心甘情愿,两个人都是主体。
尤四海
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系: 建立(维系)亲密关系过程中,当自我需求的满足方式,从自我满足为主导,变成由对方满足为主时,自我需求就变成了:亲密关系要求。这个情况会引起情绪体验和功能的转变。(亲密关系中的需求与要求)
冯二玲
第466天 心 理 投 射 心理投射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也就是个人的人格结构对感知、组织以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的过程。 “心理投射”所引起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种: 怨恨 当事人的行为受挫后,不是检查自己的主观原因,而是对指示人或行为对象发怒气。 猜疑 以己之见去度他人之腹,特别是在自己心绪不好,或与家人发生矛盾,猜疑的表现就更严重了。 损害 当事人受到极度的刺激而又无法控制时,往往以破坏物品、踢打小动物,甚至打骂他人来发泄自己的内心不平,此种“心理投射”危害较大。脾气急躁或自控能力差的家庭成员容易有这种表现。 多一些倾听,少一些评价;你的内心如果不纯净、不真诚,那么看待别人的所作所为也难免有失偏差。 和一些人接触时间长了,他们对你的行为习惯,都是被你慢慢教出来的。
林其红
很多时候 我们习惯爸焦点向外 去追求物质、别人的认可… 丛今天开始 把目光收回来一些 看看自己 学会自我关怀吧
王剑
提供一个安全基地,让痛苦可以被言说; 创造一个过渡空间,让解离体验得以整合; 建立一种咨访关系,让安全和信任得以生发。 ———此为心理咨询的意义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