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安全感就是不论发生什么都有勇气面对
杨池
安全感就是不论发生什么都有勇气面对
1温暖
0回答
杨池
温暖了
相关回答
李春娣
1,喝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或咖啡, 2做一次全身按摩, 3读一本书, 4听一首音乐或者唱一首歌, 5细细的品味美味佳肴, 6不看手机冥想或者发呆,享受空白, 7在自然中散步,感受散步,迎面而来的风 8和宠物玩耍, 9跳舞感受身体的舞动, 10对自己说辛苦了,我爱你
陈靖妍
从初生到满月,就称之为新生儿期 儿童从出生后第1个月,心理现象就已经发生了...... 每个人心理健康都建立在身体的基础上, 感觉是我们最初认识世界的开始,每个人都有感觉,新生儿当然也会有。 感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心理元素,出现早,发展快,许多感觉在婴幼儿期已达到成人水平。 从个体发展情况来看,一般是先有各种具体的感觉,然后在此基础上出现种种知觉,从而形成我们的情绪情感状态。
程麟
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遇见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一-米兰·昆德拉
史婧雅
你过去所有生命体验的总和,共同定义着你是谁。如果你大部分的生命体验都是被动参与,不是主动选择,就会感觉没有做自己,当你感觉没有在做自己,即使你做着一件很喜欢的事,也无法从中获得平静和满足。 因为你的“真实人格”会不断告诉你: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这时候不论你是向社会人格妥协,还是按照真实人格的指引,去做“自己热爱的事”,都不可能摆脱这种强烈的无意义感。因为这个问题的根源,不是你喜不喜欢现在做的事,而是你的真实人格和社会人格不兼容。不兼容就会不停地报错,不停地弹出对话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怎么尝试,无论你等多久,都不可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 你说我彻底砍掉社会人格,完全按照真实人格去生活行不行?几乎不可能。只有刚出世的婴儿、行将就木的老人和千古一遇的得道高僧,可以完全按照真实人格去生活。普通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就像鱼不可脱于渊。
王玉梅
事实上,“爱”和“怕”总是交织在一起,一个人就算受了伤,仍然会有爱的渴望。有时候越是怕,对爱的渴望反而越强烈。这时,人们就开始在“爱”和“怕”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小心翼翼地试探、靠近,并准备好随时撤退。当“怕”占主导时,人们会发展出一些特别不稳定的亲密关系类型——融合、隔离、物化、暧昧。
罗丹
信任的发展来源于我们对自己的承诺。我们都曾在孩提时代没有被无条件的爱对待,父母或其他人以他们的标准要求我们,我们常常不能自由地是自己。这让我们内心有一种被遗弃感,即使没有真正被抛弃。 这些早年的经验在我们内在创造出制约,我们认为,如果是自己,就得不到爱。这种"不能自由是自己"的感觉在我们内在创造出被遗弃感。这些经验也让我们缺乏安全感、无法建立信任。 这些负面经历的正面是,它提供了让我们去发现信任真正根源的机会。事实上,信任的根并不在外在,而在内在。长大后的我们有机会去重新发现和发展信任。 长大后的我们已不再像孩提时代那样必须依靠外在的照顾者才能生存,我们已经有了生存能力,我们充当自己的照顾者。当我们迷茫、脆弱、失败、无助时,如果外界因此而抛弃我们,我们可以向自己保证绝不抛弃自己吗? 当我们无条件地爱自己、接受所有状态的自己,我们也就发展出信任最坚实的基础。换句话说,我们不再向外寻求信任。我们不再乞讨爱。乞讨爱真是一种让人很精疲力竭的状态。我们明明是国王,为什么要活得像个乞丐? 向自己证明,你永远都不会抛弃自己。感受这份内在之爱,发展信任真正的根。 ~罗丹(四夕/Rodin)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