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 | 河北 | 保定
altText
5.0
情绪压力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倾听你的心声,一起迈过生活的挑战!
持证
16
服务
36
咨询
87
小时
相册
方案
婚恋冲突 情感挽回
¥
108
/次(60分钟)5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情绪疏解 摆脱内耗
¥
108
/次(60分钟)5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首次咨询~情感纠结 、情绪焦虑
¥
114
/次(60分钟)1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简介
简介

【个人介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5年的心理咨询经验,500➕的家庭、婚恋、亲子关系指导经验!

 

【培训经历】

*中科院心理所在职研究生结业,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学习《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证书编号:YC1142

*曲伟杰心理学校研修生,2020年5月~至今在心理学校学习6种基础心理技术,每月参与心理督导

*绘画心理分析师,2017年3月~5月跟随严虎老师学习获得《高级绘画督导》证书,2021年7月~2023年跟随徐耕地老师循环学习心理绘画咨询技术

*沙盘心理分析师,2016年10月~2018年11月跟随柳卫娟老师学习心理沙盘技术,获得中级沙盘游戏教育指导师【证书编号】:180711047328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婚姻与家庭心理指导资格证书》【证书编号】:YC1142

*2008年9月参与中国红十字总会《DMH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证书编号】:D08004037

*2023年8月~至今参与华夏思源组织的《高级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师》学习

 

【擅长方向】

婚恋情感冲突、情感挽回、职场困惑、亲子关系冲突、父母育儿焦虑、女性情感焦虑、情绪情感内耗

 

【咨询风格】

以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为前提,用亲和、包容、尊重的态度为基础,运用专业的咨询技术调动来访者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来访者咨询的目的

 

【写给来访的一段话】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每个人都拥有让自己明亮生活的能力!

资质认证
资质认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领域
擅长领域
情绪压力、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用户评价
心理咨询师馨梅刘
馨梅刘
第5次咨询
2024-4-12 通话咨询
给老师一个好评
心理咨询师快乐
快乐
第2次咨询
2024-2-29 通话咨询
李老师特别专业,有耐心,给了我好多帮助!
心理咨询师sharon
sharon
第2次咨询
2024-1-3 通话咨询
沟通过程很舒服,老师的引导也很好,会引导我如何思考,如何表达,布置作业让我有明确的方向。
心理咨询师科比的篮球
科比的篮球
第1次咨询
2019-11-27 通话咨询
不太大作用
TA回答了问题
A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都追求松弛感,它不仅代表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心理需求。 在心理学中,松弛感通常被描述为一种从容、自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轻松应对外界压力,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自我价值。拥有较强松弛感的人通常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他们更能理解和接纳他人,同时也更享受与他人交往的快乐。 自我接纳,是获得松弛感的重要前提之一。当一个人做到自我接纳时,就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正视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不会过度苛求自己或过度担忧自己的不足,而是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因此,追求松弛感的第一步,是接纳当下还不够松弛的自己。 不松弛的状态大多表现为焦虑,但焦虑并不都是有害的。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个人的注意力和兴奋性,挖掘个人的内在潜力,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如果焦虑情绪超出了个人的承受范围,就会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如果感到自己有严重的焦虑情绪,应及时寻求帮助。 松弛感和年龄、经历、价值观、生活态度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通常会积累更多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处事态度也会变得更加宽容。这种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也有助于培养松弛感。年轻时,人们往往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对未来的期望也可能更高,因此,年轻人更容易感到紧张和有压力。 但年龄与松弛感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在人生的特殊阶段,比如成年人遭遇中年危机、女性处于更年期或老年期,也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难以达到松弛的状态。 松弛感并不是心理健康的金标准,过度追求松弛感也可能带来一些坏处。
A 《人民日报》中提到:“你的贵人不一定会给你钱,也不会是那个天天说好话的,而是那个带光照亮你人生道路的人。”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贵人的真正含义。贵人,就是那个在黑暗中为你点亮一盏灯,让你在迷茫中找到方向的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候甚至会感到无助和绝望。比如,当你失业时,那个鼓励你重新振作,陪你一起修改简历,帮你准备面试的人;当你考试失败时,那个耐心帮你分析问题,教你学习方法,陪你一起复习的人。他们的话语可能并不动听,甚至会让你感到不舒服,但正是这些话语,让你从困境中清醒过来,重新找到前进的动力。​贵人,也是那个在你取得成绩时,给你泼冷水的人。他们不会因为你的成功而盲目地赞美你,而是会提醒你保持冷静,告诉你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比如,当你升职时,那个提醒你要谦虚谨慎,不要忘记继续提升自己的人;当你减肥成功时,那个提醒你要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的人。这样的人,可能会让你感到不被理解,但正是他们的提醒,让你在成功的喜悦中保持清醒,继续努力前行。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人可能并不多,但他们的存在,却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们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会迷失方向。 所以,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人时,我们应该珍惜他们,感激他们。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成为别人的“贵人”,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帮助他人,让更多的人在我们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人生路漫漫,愿我们都能成为别人的“贵人”,也都能遇到那个照亮我们人生道路的“贵人”。在彼此的陪伴和引领下,我们的人生,定会因此而更加精彩。
A 许多成人和孩子自己都很疑惑,霸凌和正常的打闹有什么区别呢? 这是因为和青少年其他的攻击行为相比,霸凌更加独特和具有隐蔽性。它是指反复和故意地伤害、羞辱其他人,尤其是针对那些比霸凌者年龄更小、力量更弱、体型更小或者某方面更脆弱的人。 霸凌的2个特点: 1、力量的不对等。 实施霸凌的孩子会利用自己的力量优势,比如身体优势、人数优势、人气更高或者凭借掌握对方某些隐私等方式,来控制和伤害其他孩子。 2、频率高。 借用一句流行语来讲,霸凌只有0次和无数次。如果缺乏干预,霸凌就很可能会反复发生,甚至越来越频繁。 霸凌的形式很多,主要包括3种类型: 1、言语霸凌:用难听的话来羞辱对方,或者用侮辱性的文字图画来伤害别人。例如:嘲笑、辱骂、威胁、对对方的性别开不恰当的玩笑等等。 2、肢体霸凌:直接动手伤害别人或者破坏对方的财物。例如:打人、踢人、用尖锐的物品威胁别人、推搡或者绊倒别人、吐口水、有意拿走或者损害别人的东西、摆出粗鲁或者下流的手势等等。 3、关系霸凌:是指故意损害别人的声誉,或者社交关系。例如:故意排挤别人,告诉其他孩子不准和某个孩子交朋友,散播关于别人的谣言,当众让别人难堪等等。
A 近年来,抑郁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然而,许多家长可能并不知道,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哪些家庭环境容易养出抑郁的小孩呢? 缺乏关爱和支持的家庭 在缺乏关爱和支持的家庭中,孩子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和不被理解。这种情绪长期积累,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抑郁情绪。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过度严格的家庭教育 过度严格的家庭教育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巨大,无法承受。长时间的压抑和紧张,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抑郁情绪。家长应该适当放手,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暴力和冲突不断的家庭 家庭暴力和冲突,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感到恐惧和不安。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家长应该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发生家庭暴力和冲突。 过高期望的家庭 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卑,担心自己无法达到家长的期望,这种自卑感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抑郁情绪。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期望,鼓励他们努力进步,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完美。 忽视情感需求的家庭 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可能会感到自己的情感被忽视和忽略,从而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及时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关爱和支持。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同时,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抑郁症状,家长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以免延误治疗。
A 自卑感,或许每个人都有,只是多少的问题。但我想,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自己是一个乐观自信的人。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时期的自卑感,通常会伴随人的一生。 你可能会说,童年时期那么长,我怎么可能让孩子十几年都感受不到自卑呢?在这里,我们就需要分清楚“自卑感”和“自卑情结”。 做同一件事情,当别人表现得更好时,你可能会感觉自卑。这属于“自卑感”,只是当下的一种情绪。你可以通过自我消化,或者更努力来释放这种情绪。 “自卑感”是正常的,一定的自卑感甚至是有益的,它可以激励一个人做得更好。但如果,这种自卑感没有得到很好地处理,让孩子为了避免遭遇不成功的经历,从而产生下意识的退缩或逃避行为。这便是“自卑情结”。 当一个孩子有自卑情结的时候,他的自信心就会大受打击,慢慢形成自卑性格。
A 1、相信定律:当你对某件事情抱着百分之一万相信时,它最后就会变成现实。 2、期望定律: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的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3、情绪定律: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即使有人说某人很理性,其实当这个人很“理性”的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是受到她(他)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理性的思考”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状态。 4、因果定律: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而你今天的现状结果,就是你过去种下的因导致的结果。 5、吸引定律:当你的思想专注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你吸引而来。 6、重复定律:任何的行为和思维,只要你不断的重复就会不断的加强,在你的潜意识中,只要你不断的重复一些人,事,物,它们都会在潜意识里变成事实。 7、累积定律:很多年轻人都梦想干一番大事业,其实天下并没有什么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一件一件小事累积起来就成了大事,任何大成就大灾难都是累积的结果。 8、辐射定律: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影响的并不只是这件事的本身,它还会辐射到其他领域,任何事情都有辐射作用。 9、相关定律:这个世界上每件事情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没有一个事情是完全独立的。要解决某个难题最好从相关的某个地方入手,而不是专注在一个困难点上。 10、专精定律:只有专精在某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才能有所发展,只有你能够专精的时候,你所做的领域才能出类拔萃的成长。 11、替换定律:当我们有一项不想要的记忆,或者负面的习惯,我们是无法完全去除掉的,只能用一种新的记忆或者习惯去替换它。 12、惯性定律: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够持续不断的加强它,它终究会变成一种习惯。 13、显示定律:当我们持续寻找,追问答案的时候,它们最终都会显现。 14、需求定律: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带着一种需求,尊重并满足对方的需求,别人才会尊重我们的需求。
A 01 接纳和关注自己,培养自信 首先应当将生活的重点回归到自己,避免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和不完美,即使是可能陷入焦虑、抑郁、挫败的自己,即使是有不足的自己,悦纳自己的不完美。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不断提升自我。 02 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多沟通交流 可以将自己的困扰、焦虑和痛苦与身边的亲人、朋友倾诉,从中获得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帮助修复自己缺乏的安全感。适当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主动与他人交往,一段相对稳定、和谐的社交关系,对于安全感的建立也较为重要。 03 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获得疗愈 如果长期处于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状态,并且对其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建议及时寻求帮助,接受专业人士治疗和疏导,帮助改善相关情况。
A 从小我们就听着「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长大,任何事情好像再坚持一下就能得到好的结果,似乎「放弃意味着失败」「放弃代表着软弱」。 但面对不健康的关系时,当我们陷入痛苦的挣扎与冲突之中,每次交流都带来不安、怀疑甚至否定自我价值时,面对这样的关系,我们还要继续吗?放弃,是否就比坚持更容易? 01 放弃有时候是一种更好的应对方式 在我们的文化中,「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就像一个信条,我们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往往会更倾向于劝合,劝花力气去改善,而很少有人会劝人放弃。 但有时候,放弃也许是比坚持更健康的选择,就像健康的离婚对于双方、对于孩子的保护,有可能远远大过维持糟糕的婚姻。对于婚姻治疗师来说,有一种帮助叫做「帮助双方更好的离婚」,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却少有人帮助我们「更好的放弃」。 放弃一段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身处糟糕关系中的人,有时很难清晰的去分辨,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到底是不是对方做了错的事情,自己所处的这个痛苦的关系,有没有改善的可能。如果使自己感觉痛苦的是父母、亲人、重要的朋友,重要的老师上级等等,就会让我们更容易难以取舍。 为了帮助自己在感觉中轻松一点,我们就很容易动用「否认」、「压抑」、「理智化」等方式,拒绝面对关系中的痛苦。这些方式有可能帮助我们获得暂时的轻松,但实际上,如果关系中存在的伤害不被识别,不被拒绝的话,便可能一直持续发生。而接受这种持续发生的伤害,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那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人格中的确是存在多种病理性组织的。 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一个人的人格中都存在着精神病性的人格组织,这些组织与健康组织是比邻而居的,只不过是通常一个成年人在长大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适应社会化的要求,所以可以管理那些病理性的部分。 可一旦经历某种特定的刺激,那些病理性的部分就会被激活,就有可能伤人伤己。所以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现实:在生活的某些时候,伤害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之所以要强调伤害是真实存在的,是因为对于我们的文化,对于很多人来讲,一直试图用回避伤害的真实存在来营造一些和平的幻境,以此来回避面对被伤害后的痛苦,也避免因为要拒绝伤害而有可能引发的冲突,比如「他是我的亲人,不可能要伤害我,他只是好心办了坏事」。 也许这样的安慰可以使当事人尽量少的感受到被伤害的痛苦,但是这样的方式有一个很大的坏处,是被
A 李跃儿老师在她的著作《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中说: “爱对教育的意义就像光,始终照耀着整个教育的过程。” 而父母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人父母,也是孩子的原件,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副驾驶,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共同成长的好朋友。 1. 进家门前,掸掉身上的“灰尘” 家不应该是你的情绪垃圾场,而是我们的能量包。 不要把坏情绪带回家,伤害了一直包容你坏脾气的孩子。 回到家,你不再是职场精英,也不是谁的员工,你只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分子,是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亲密伙伴。 2. 学会转换思维 试着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停止不切实际的预判,孩子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差。 不要将时间浪费在对孩子的攻击和指责上,而是用耐心和包容理解孩子,换个方式和孩子沟通。你就能发现,孩子反而会欣然接受,积极改变。 与其盯着孩子的错,不如看到孩子的好放大孩子的优点,将批评转为赞扬,你会发现孩子变得能量满满! 3. 收起你的控制欲 心理学博士贺岭峰认为:“你能跟孩子保持正常的关系,你对他就有影响力。”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他们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也不是父母的风筝,迟早有一天,他要独自飞翔。 做好孩子的副驾驶,收起你的控制欲,将选择权和自主权还给孩子; 当孩子感到放松的时候,很多事情其实都能做得很好!父母摆正自己的位置,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有人说,孩子就像海绵,他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的生活态度。 对孩子来说,家庭应该是一个温暖、放松的避风港。 做错了下次再来、有差错会被包容;在琐事中不争执计较,不针锋相对,遇到大事共同承担、一起面对。 教育本来是一段荆棘满地的长路,唯有爱,能让孩子们柔软的心永远向光而行。
A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却在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这句话,我深有体会。 小的时候,我常因筷子拿不稳,把米粒掉在桌上。妈妈见了,就会指责我浪费粮食,所以现在吃饭时,桌子上掉了任何饭菜,我都会不自觉地想要把它捡起来吃掉; 衣服上蹭了一点脏东西时,妈妈也会大声斥责我不讲卫生,从此之后,我就养成了洁癖和强迫症,眼里再见不得一点脏乱。 我的这些改变,都被父母误认为是成长,然而只有我自己明白:当年的数落和打压,在我心里留下了多大的创伤,以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用余生治愈童年。 盯着孩子的琐事不放,消耗的是孩子的精气神和向上的动力。 真正开明的父母,从不会在小事上消耗孩子。他们懂得,与其揪着小错不放,不如抓大放小,给孩子一个和善、松弛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自会长成一棵枝繁叶茂,充满生命力的大树。
动态
匿名
经历了工作上的打击,工作这么多年,抵不过一个刚来不久的人,提拔无望,还被领导误解。每天都工作很痛苦,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身体也出来了各种后遗症。

12
45
匿名
孩子肺炎住院后,我好累,不知道怎么对自己好一点。自己也是个人。怎么心疼一下自己?

8
24
匿名
生活里的唯一烦恼 就是总是因为自己的问题然后被别人说三道四了 然后就很容易钻牛角尖 好像我永远都是被批评的那个角色 别人总是拿她们的那一套说辞来临驾于我...全文

10
26
打开情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