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辉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 | 河南 | 郑州
altText
5.0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个人成长
家庭矛盾
不问来处,无关风雨,守护每颗心的蜕变,见证生命向光而生的力量
持证
8
服务
15
咨询
13
小时
方案
中长期咨询
¥
96
/次(60分钟)5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图文语音倾诉咨询
¥
120
/次(60分钟)1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首次咨询(限一次)
¥
84
/次(60分钟)1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简介
简介

 【个人介绍】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

 【受训经历】

曾奇峰精神分析系列课程

中社联本会团体心理咨询课程

林棋堂叙事案例督导高级课程焦点短期解决初级中级高级讲师班案课程

 【擅长问题】

女性成长,婚姻家庭、亲密关系、亲子关系、青少年心理

 【工作人群】

遇到各种生活问题的人群,压力过大、适应不良、学习压力过重的学生;

经历失恋、离婚等亲密关系挫折的人。

 【咨询风格】

我秉持人本主义理念开展咨询,营造温暖、接纳、真诚的空间,让来访者自在表达。

不评判、不打断,用专注倾听、同理共情,陪伴他们探索内心,挖掘自身潜能,引导其自主找寻解决生活困境、实现成长的路径,全程给予充分信任与尊重,让每一次咨询都成为来访者心灵的避风港。”

 【对来访者的一段话】

我愿陪你走一段心路,愿陪你穿荆渡棘、渡过暗夜,去到明亮宽阔处。

资质认证
资质认证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领域
擅长领域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个人成长、 家庭矛盾
用户评价
心理咨询师luoqi_1984
luoqi_1984
第3次咨询
2025-2-27 通话咨询
老师很有耐心!非常感谢!
心理咨询师门
第2次咨询
2025-1-25 通话咨询
好评
TA回答了问题
A ——在外是情绪稳定的成年人,回家就变成易燃易爆的炮仗。” 这话扎了不少人的心。明明对同事能忍气吞声,对陌生人会礼貌微笑,可一面对家人,一句“多喝热水”都能点燃怒火。 家人的“安全气囊效应” 心理学有个词叫“情感安全区”:就像小孩摔疼了会扑进妈妈怀里大哭,我们潜意识里认定家人是“永远不会离开的避风港”。这种安全感本是礼物,却常被用成“情绪垃圾桶”——“反正他们不会丢下我”,于是肆无忌惮地发泄委屈、愤怒、焦虑。 有个姑娘曾和我吐槽:“我在公司被老板骂到胃痛都笑着点头,回家却因为妈妈忘买我爱吃的苹果大吵一架。”其实不是苹果多重要,而是那一刻,她终于摘下了“懂事”的面具。 藏在琐事里的旧伤口 家人间的争吵,常常是“借题发挥”。那些看似莫名其妙的爆发,背后往往连着陈年旧伤。 比如妈妈抱怨“碗没洗干净”,你突然暴怒,可能是因为童年时总被指责“什么都做不好”;爸爸不愿转钱让你看病,你崩溃大哭,或许源自从小生病总被说“矫情”的委屈。这些瞬间像火柴,点燃的是过去几十年积压的枯草堆。 我们都在等一句“你懂我” 最大的情绪落差,来自对家人的“满分期待”。 朋友小北眼睛痛想去做检查,打电话给父亲要钱,对方却说:“去医院不也就是开点眼药?”她当场失控:“你就是舍不得钱!”后来才知道,父亲偷偷查了一夜“年轻人眼病注意事项”,却笨拙得只会说“少看手机”。 我们总默认家人应该像超人一样理解自己,却忘了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做子女。 给亲情装上“缓冲器” 和家人的关系像老棉袄——磨皮肤却最保暖。试试这些方法让相处少点刺痛: “暂停键”比反击键有用: 感觉要爆炸时,可以说“我现在很难平静,10分钟后再聊”。这招对父母尤其管用,他们看到你愿意冷静沟通,反而会反思。 把“你应该懂”换成“我需要你”: 与其吼“你怎么从来不关心我”,不如说“我现在很难受,需要你陪我去医院?”直接表达脆弱,比指责更容易获得支持。 接受60分的爱: 妈妈一边唠叨你懒,一边把红烧肉推到你面前;爸爸数落你乱花钱,却悄悄往你包里塞现金。世上没有完美的家人,但那些笨拙的关心,也值得被看见。
A 如果你觉得“连命都不想要了”,说明心里的那盏灯可能已经暗到快熄灭了。这时候,与其逼自己立刻振作,不如试试先蹲下来,摸摸自己的头说一句:“我知道你很累,咱们慢慢来。” 1. 先承认难受,但别把难受当全部 人不是机器,累了可以暂停键。觉得活着没意思,不用硬扛着假装没事。难受了就哭,生气了就捶枕头,但哭完了记得对自己说:“我现在确实很难,但昨天我还撑住了一整天,今天也能再撑一会儿。”哪怕只是起床喝了一杯水、拉开窗帘看了眼太阳,都值得夸自己一句:“看,我又赢了一小局。” 2. 从最小的事里找“我能行” 别急着找人生意义,先从冰箱里拿出蔫了的青菜,给它浇点水;把堆了三天的袜子扔进洗衣机;甚至只是把手机相册里乱七八糟的截图删一删。这些小事像游戏里的小任务,每完成一个,心里就会“叮”地亮起一颗星——原来我还能让世界变好一点点。 3. 和世界重新“挂钩” 孤独像湿棉被压得人喘不过气,但你可以先从不用说话的联结开始:给小区流浪猫倒半碗猫粮,在阳台种一盆死不了的多肉,或者半夜刷到陌生人发的“好累啊”时,默默点个赞。这些小小的“我在”的痕迹,会悄悄把你拉回人间。 4. 收集让你“哎哟不错”的瞬间 生命的意义不用是个惊天动地的答案。可能是外卖奶茶第一口的甜,是等公交时突然吹来的一阵凉风,是刷到沙雕视频时憋不住的一声“噗嗤”。把这些瞬间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攒多了回头看看:原来灰扑扑的日子里,还藏着这么多星星碎片。 5. 把“未来”切成小块 别想“我这辈子怎么办”,只想“接下来一小时干嘛”。专心给流浪狗梳毛、把乱糟糟的耳机线绕整齐、甚至只是盯着咖啡的热气发呆。当你全神贯注做一件小事时,就像给自己造了个透明防护罩,外头的风雨声会暂时变小。 人不是非得活成太阳,当个月亮也行,当盏路灯也行,哪怕是根火柴,能暖一下手心也好。那些觉得“苟活”的日子,其实都是你在给自己悄悄续命。要相信啊,冬天连铁树都能休眠,等哪天温度对了,你心里那颗以为早就死透的种子,说不定“啪”地就冒芽了。
A 常有来访者会问一个问题:“老师,我有一个……的问题,说了怕你不接受,甚至反感……” 你知道吗?当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担忧时,心里是有些难过的。不是因为问题本身,而是因为这句话背后藏着太多独自吞咽的孤独。那些在黑暗角落里蜷缩了太久的秘密、羞耻、恐惧,甚至是你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欲望和冲动,终于鼓起勇气想见光时,却连开口的资格都觉得自己不配。 做心理工作这些年,听过太多“无法言说”的故事。有人因为一场意外终生愧疚,有人困在违背伦理的情感里挣扎,有人对最亲的人怀揣恨意,有人用伤害自己的方式证明存在……这些隐秘的疼痛像苔藓,在不见光的地方疯长,直到把心撑出裂痕。但是人性本就是一片原始森林,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有鲜花,照不到的地方也自然会有菌菇——没有哪一种生命形态是“错误”的。 所以我想对有这样问题的你说:你担心“说出来我会怎么看你”的那个问题,或许早就在千万人的故事里,以不同的面貌出现过。 我的工作不是用道德标尺丈量你的灵魂,而是和你一起蹲下来,看看那些被你锁进地下室的情绪究竟在表达什么。 当你说出“我是不是很糟糕”时,我听见的其实是:“我还能被完整地接纳吗?” 记得督导老师说过:“咨询师要活得像个星系。”宇宙不会因为某颗行星有裂痕就驱逐它,黑洞不会因为吞噬了星光就被判定为邪恶。 你的故事不需要“正常”,只需要真实。那些你觉得扭曲的、肮脏的、不可理喻的部分,在这里都会像溪水流进深潭——激不起批判的浪花,只会慢慢沉淀出真相的温度。 下次当你攥紧那个“说不出口”的秘密时,试试看把它轻轻放在我们之间的这个空间里。 我准备的容器比你想象中辽阔得多,它经历过海啸,容纳过岩浆,所以永远不会对你说:“你做的太过了。” 没有一种真实需要修剪。 真正的疗愈,始于不再审判自己!
A 在亲密关系的迷局里,我见证过太多来访者困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情感困境中。那些深夜发来的信息里,总浮现着相似的情感光谱。当最初的悸动褪去,关系的真相逐渐显露,很多人开始陷入痛苦的悖论——继续相守是消耗,转身离开又不甘。 这种现象背后,往往潜藏着深层的心理补偿机制。我们像揣着童年心愿单的孩子,试图在伴侣身上勾勒理想父母的轮廓。那个总在加班缺席的父亲,化作对伴侣时刻陪伴的执念;那个习惯性否定自己的母亲,投射成对恋人肯定的过度渴求。这种补偿性索求就像永远填不满的情感黑洞,既让索取者陷入永恒的匮乏感,也让被索取者在"无论怎么做都不够"的疲惫中渐渐枯萎。 帮助来访者走出困局的关键,在于搭建理性的评估框架。我常引导他们绘制"情感资产负债表":左侧写下对方给予的情感滋养——可能是深夜倾听的耐心、共同成长的动力、被理解的治愈感;右侧罗列关系中的情绪消耗——持续被忽视的委屈、价值观冲突的撕裂感、反复妥协的自我磨损。当消耗项开始侵蚀生命根基,当失眠、焦虑、自我怀疑成为生活主旋律,或许就到了需要正视止损点的时刻。 真正的成长,发生在来访者停止用"沉没成本"自我绑架的时刻。当他们能直视那些不甘心的眼泪,看清其中混杂的或许是对未完成情节的执念,而非对眼前人的珍视;当他们能区分"遗憾"与"错误"的本质区别,明白及时止损的勇气比勉强坚持更珍贵,蜕变便悄然发生。爱情最深刻的课题,从来不是如何留住某个人,而是怎样在关系的镜像中,照见自己最真实的需求与力量。
A 你想要一个踏实、稳重的人,就要接纳他的木讷和无趣; 你想要一个活泼、风趣的人,就要接纳他的莽撞和随性。 但是,很多人却往往是只想接受好处,却不想承担责任。只想要对方的A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不想一起面对因为A-而给自己带来的麻烦。
A 喜爱、忍耐与尊重:感情的三个阶段 一段健康的感情,往往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喜爱、忍耐和尊重。 喜爱是感情的起点,它让我们走到一起;忍耐是感情的磨合期,它让我们在冲突中学会包容;尊重是感情的稳定期,它让我们在相处中保持平衡。 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的。喜爱让我们愿意忍耐,忍耐让我们学会尊重,而尊重又让喜爱更加深厚。只有当这三个元素共同存在时,感情才能长久维系。 爱情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喜爱只是它的起点。若想走到终点,我们需要在旅程中学会忍耐和尊重。忍耐让我们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尊重让我们在相处中保持平等。只有当这两者成为感情的基石时,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段长久而幸福的关系。 愿每一对相爱的人,都能在喜爱的基础上,学会忍耐和尊重,携手走过人生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A 其实不是一定要放下。 无论是美好的还是不那么美好的过往恋情,如果只是偶尔在心里想起,哪怕是时不时就会想起,只要对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是有助益的,那可能继续保持原状也是一件好事。 比如,曾经有人仿佛你是他的全世界那般爱你,虽然你们因为各种原因分手了,或那时还不成熟的你做了一些伤害对方和彼此感情的事。当你回想起这样的过往时,无论你是怀念还是懊悔,只要它能带给你温暖的感觉,能带给你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动力,那就未必需要放下。 再比如,恋爱的时候,一些人会忌讳另一半还“想着过去”。其实想着过去不是什么问题,过去本来就是现在的一部分,无数个过去造就了现在的自己。但如果“想着过去”并没有让他变得更好,也没有让他更投入当下的生活和感情,那才意味着这是个需要沟通商议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不是放不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是彻底割裂和遗忘过去,而且我们也无法割裂过去,因为它始终是人生的一部分。另外,需要“努力”去记的东西往往是记不住的东西,而真的需要“努力”去忘的人也往往是忘不掉的对象,因此不必抵抗自己的本能,不必“努力”放下。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减少过去对当下的干扰和消极影响,把人生的过往转化为当下的养料和动力,去浇灌现在,去迈向未来,让未来开花结果。
A 心理学中的“心血辩护效应”会在复合过程同时对两个人发生作用,这个效应是指:“在一件事情上付出得越多,就会越喜欢它”。 一个人在一段感情中主动付出得越多,就会越在意这段感情,也会越在意对方这个人,这就是为什么在努力复合时,要尽可能让对方也投入时间和精力。 但我想提醒你,当你努力复合时,你也在不断地付出,对复合的态度也会更坚定。这时候你反而需要时不时停下来问问自己,复合依然是你真心想要的结果吗?是因为付出得越来越多,在“心血辩护效应”的作用下变得更想复合了,还是你真的觉得复合会让你更幸福? 如果你是因为舍不得让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那么我希望你明白,你的现在和你的未来是最珍贵的,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你应该追求你真正想要的现在和未来。 但如果你的确觉得复合会让你更幸福,我也衷心祝愿你在这条复合的道路上,最终能收获长久的亲密和幸福,加油。
A 当你在状态低迷时,要追求“开始做了”,而不是“做到完美”。也就是说,试着“最小启动”你要做的事情,先开始做,然后一小步一小步地完成。 什么是“最小启动”呢?举个例子,如果你需要做一个表格,那最小启动就是打开电脑,新建一个Excel文档,命名这个文档。 试着找到每一件事的“最小启动”是什么,然后先启动,不追求立刻往下做,只追求“开始做了”。 在完成最小启动之后,你要设计一小步一小步达成目标的过程,也就是把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然后分阶段一个一个地去完成这些小任务。 小任务的作用和最小启动的作用是相似的,都是尽可能减少任务本身给你带来的心理压力,尽可能让行动指令变得简单又明确。 当你看向很远的远方时,低迷的你可能会想休息。但如果你只是需要踏出一步,那你只要抬起腿往前迈一步就是成功,这样你就会有信心、有力气去完成这一步。 最后,我想再次提示的是,一定要先舍弃再启动,低迷的时候,舍弃比启动更重要。
A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失恋也可以带来不少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好处: 1.思念一个人总比对任何人都无动于衷要强。 2.失恋的时候,你的朋友会特别多。 3.失恋给了我们一个借口,可以去尝试自己平时不敢尝试的事情。比如,立刻出发去旅行,买下一直舍不得给自己买的礼物,等等。 4.有更多时间关注除了恋情之外的事情。比如,关心父母、打拼事业等。
动态
匿名
我想做的事太多。我不知道哪些是我必须要做的哪些不必了。多的我无法承受。而且我常常半途而废。人就不能同时做几件 事嘛。体验就够了,但是不行。有些是需要时间...全文

5
13
匿名
做正经事总是被家人带偏,后来复盘想才意识到,所以说环境很重要啊,你是有时候无法隔绝外界的影响。这个时候就会很懊恼。很影响你的时间和生活

6
9
另一个我
我生了二胎,有了可爱的宝宝

11
19
打开情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