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继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 | 福建 | 泉州
altText
5.0
情绪压力
人际职场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用最小的改变,撬动让自己幸福的能量
持证
10
服务
7
咨询
10
小时
方案
找回属于自己的感动
¥
108
/次(60分钟)5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情绪价值提升
¥
108
/次(60分钟)5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让孩子成长但与你的亲密不减
¥
108
/次(60分钟)5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简介
简介

【个人介绍】

性格沉稳,慢热;感情丰富,但擅长分析和理解。多年咨询经验,帮助很多来访解除自我冲突和内耗带来的痛苦,提供了大量的情感支持。

【受训经历】

2012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13年参加初级沙盘课程

2014年参加中级沙盘课程

2015年参加完型弟子班

2016年参加沙盘课程、绘画分析课程

2017年参加IHNMA临床催眠培训并取得证书。

2018年获得GCDF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证书

【擅长问题】

情绪管理,情感支持,创伤,内耗解除,亲密关系,人际关系等。

【工作人群】

难以融入职场、在亲密关系中总是感觉不安,觉得自己难以自律,经常自责,感到压抑痛苦,非病理性失眠等

【咨询风格】

倾听,反馈,整合内在资源,让来访内生力量,找回来访自身的选择权。

【对来访者的一段话】

让自己幸福,可能只要5%的改变

资质认证
资质认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领域
擅长领域
情绪压力、 人际职场、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TA回答了问题
A 绘画特征 有较多杂乱的短线条;房屋的绘画较为细致规整;;屋顶有格子;画面上下左右都有切断的表现。单人,人物五官较为清晰,但缺乏眉毛;线条短、杂且有多出不连贯,无脖子及肩膀,手指清晰分明;有太阳;有晾晒衣物的场景。 绘画分析 学习力: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但不够突出,可能和烦躁的焦虑的情绪有关。 交际力:交际能力一般,可能会因为冲动而导致人际冲突。交往的意愿存在,但比较被动,对他人有一定的防备心。 生命力:生命力尚可,总体表现积极。 情绪力:情绪有困扰,主要以情绪的焦虑和烦躁为主,难以冷静沉着的处理问题,所幸没有情绪压抑的表现 创造力:创造力较低,可能受到比较严格的规则限制和较高的要求导致。 专注力:专注力情况较差,具体情况由于缺失作画过程的信息难以判定。 预警和资源 在情绪处理和上需要预警,可能和自身承载的压力和难以控制的冲动有关。调整的资源有,自身尚且具有一定活力,对家庭比较重视,渴望得到支持和肯定。具体方式需要父母与我进行沟通才能确认。 写给画者的反馈 你好,很高兴收到你的画。看到了你的画,老师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小朋友,聪明又有活力。老师猜你每天回到家里的时候,你总是想要和妈妈分享你今天遇到的事情和想法,只是妈妈总是告诫你需要守规矩,好好学习。你很希望表现的很好,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表扬,你想要知道自己哪些做的好,以及自己究竟在哪里是有进步的。有时候你在和同学玩的时候可能会不小心和同学发生冲突,争吵了起来。你希望他们不要这么计较,对你友好一些,对吗?这些苦恼可能对你来说都是小事,但这些小苦恼慢慢堆积起来了,有时候你也会烦恼得想发脾气。老师理解你的苦恼,也想帮你,老师很愿意你来找我,和我分享你的所见所闻,如果老师有猜得不对的地方,老师也很欢迎你告诉我你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哦。
A 夜里,当悦悦睡着了的时候,大熊的眼里闪过一道亮光。只见他慢慢的爬出了被窝,亲了悦悦的额头,就在房间里走了起来。房间他已经很熟悉了,他甚至知道书桌有多少划痕,被单有几颗斑点。房间也没有什么危险的地方,偶尔有几只蟑螂,都被他赶走了。就这样走了几圈,他来到窗户边,拽着窗帘的绳子,他爬上了窗户。窗外正在下雨,听着滴答的雨声,他的烦躁也少了一些,于是他在窗台上坐了下来。清凉的风吹动着他的绒毛,他的心绪也也慢慢的扩散了开来。他的内心了有一处封闭着的地方,那里是他躁动不安的来源,他不想去碰,因为好不容才把它们关了进去。只是他也知道,随着时间流逝,随着悦悦的长大,这躁动不安会越来越明显,他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住它们,他已经越来越吃力了。 雨慢慢停了,天就快亮了。他跳下窗台,回到了床上,又亲了亲悦悦的额头,看了一眼那初生的太阳,又钻进了被窝,又是眼里闪过一道光芒,房间又沉静了下来。不一会,悦悦醒了,她下了床,在房间里走动着。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一如既往罢了。
A 想要从困境中有所启发的人,可以用绘画来给自己一些启示
A 有没有可能当初正是因为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才逐渐的把房子修成这样,现在这些需求消失了吗?如果没有消失,立刻修改是否合适呢? 于是第三种思路就是去探寻所谓“问题”或“症状”形成时个体所处的环境或系统是什么样子的,在这种环境和系统下,这些反应模式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时至今日,这些模式里面那些依然有效的动作就可以保留,而一些无效的也不急于删除,而是找出新的需求在哪里,怎么做可以实现这个需求,进行一定的练习,直到形成新的自动化反应。 这种思路的依据是如果要进行改变,就需要调用个体的“理智脑”,这种调用要持续到通过不断的训练形成自动化反应。这个过程相当“耗能”,越是大的改变,越是不熟悉的领域,这种消耗也越大。而我们的自我保护机制倾向于让我们节能减排,因而这些大的改变往往很难坚持下来。这也是为什么年初列的计划和目标往往很难去执行的原因。 因此为了不和我们自己的保护机制作对,减少内耗,那么就得衡量一下是否必须进行更改,即使要更改,也尽量从熟悉的领域和动作出发,做一些尽可能小的更改,直到“够用”就好。 因此,第三种思路的好处就是用不着大动干戈,也不用长周期的改变过程。不足的地方在于这种改变很小,甚至有时候要保留一些“症状”,往往让来访周围的人认为“没有用”。因此这个思路往往强调对系统的工作,让这种“不变而变”被家庭系统所理解和接纳。 虽然就一篇问题解答而言是比较长的,但对于“疗愈”这个主题而言却是比较简单的,可能一些用语和举例也不能完全反应一些疗法的精髓,甚至有同行老师会有不同的理解。都没关系,我很欢迎大家和我进行沟通交流。
A 看了之前那么多的信息,你是不是觉得有点难以消化,更不要说去一步一步按这些方式去做了?这也正常,总会有人追“不费力”的解决问题方式。那么有吗?如果“不费力”是指不要进过自己理解、思考和构建的话,那么也是有的,比如催眠、NLP教练技术、家庭系统排列、心理剧、沙盘、绘画、卡牌、舞动等等。这些技术操作起来各有妙处,但统一的特点就是对潜意识进行工作,尽量的不去动用意识去进行理解和建构。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对经验的转化。 本质上这些技术还是对“ABC”理论中的B这部分的工作。这些方式好处是不太用脑子去思考,减轻甚至追求没有思考所造成的痛苦,对来访者的学识能力要求较低,体验比较好。与之相对的,这些方式往往需要保持一定的频率,有些技术不追求立刻就有脱胎换骨的功效,有些则是在有显著改变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反复,或出现新情况下的不适应等情况。 既然对创伤事件的反应也是一种问题的话,自然在这个部分也有对应的解决思路。 第三种思路 哆啦A梦里面有一话讲到,大雄对地震有着强烈的恐惧,在遇到地震的时候总是不知所措,甚至妈妈摔跤导致的及其轻微的振动都让他觉得是地震来了(╯‵□′)╯︵┴─┴。为让大雄壮胆,哆啦A梦拿出地震训练纸让大雄测试测试胆量。人站在上面就能感受到不同强度的地震,从而使得受训人员适应这样的刺激而不会再有惊慌的反应和表现。等一下,这不是上面的“系统脱敏法”吗?确实是的。但后面发生的事情才是重点,到了晚上,地震真的发生。大雄的爸爸妈妈和哆啦A梦跑出来,大雄却还在安静地看电视。这里显示出来的问题在于接受了这样的刺激就真的没问题了吗?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如果只是通过激励让他愿意继续学习,可由于他不掌握学习方法,天赋也不高,继续带着高期望去学习,那么随后不理想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无疑会对这个孩子造成再一次的伤害。 前面两种思路要么觉得你的房子改错了,要修改,要么觉得你的房子没盖错,只是你盖得和别人不一样的话,第三种思路则提出这样一些疑问: 一个存在着各种各样问题的房子真的没有意义吗? (未完)
A 第二种思路 这种思路认为创伤事件已经过去,无法更改,但我们对于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却可以调整,进而减轻甚至消除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一个人在儿童事情父母很少陪伴在他身边,这个人可能就会形成“都是因为我表现的不够好,所以爸妈才不愿意亲近我”,在低自我评价的情况下,这个人的表现就可能相当消极、无力。这就是顶顶有名的“情绪ABC”理论。 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信念或想法(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和行为反应。 事件和反应的关系:通常认为,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 为了调整个体对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所带来的伤害,出现了三种流派,既CBT(认知行为治疗)、ACT(承诺接纳疗法)和叙事疗法。 CBT通过挑战两极化思维、正反对比、替代思维等方式,调整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B),进而调整与之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和行为反应(C)。有一个认在受到挫折后,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别人都看不起我",因此非常抑郁,从而一蹶不振。但通过帮助他细数列举他做达成的成就,例如从高考中脱颖而出,并顺利从大学毕业,曾经是大企业的经理等等,来改变自己一事无成这一信念,从而振作起来。 ACT则在此基础上提出,首先要面对问题所产生的痛苦,不逃避这种痛苦,就能从这件事中学习,重新评估原有的规则和行为模式的作用,从而解除僵硬的应对模式,获得更加积极、灵活且适应的行为模式。操作过程包括:接纳、认知解离、关注当下、观察自我、价值观工作、承诺行动等。 叙事疗法则认为世界上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被个体所留意,更不可能全部用来构建起我们对于这个世界一切事物和关系的理解。相当于一个人可能无意间选择了一个带有滤镜的眼镜,以至于这个人看什么都是消沉和灰暗的。另一方面,每个个体对于自我的认知和期待也必然不能完全符合周围社会主流文化的标准,但个体又往往被这些主流文化标准所约束,甚至是压抑,那么如果一个个体越是忽略自己的自我期待而去追求社会主流文化的标准,那么就会越痛苦。基于这样的理念,叙事疗法总的原则就是将个体原来未曾留意或忽略的信息梳理出来,并用不同的视角进行重组,形成对世界、关系、事物等新的理解
A 正午的阳光照在大地,几朵白云在天上飘着,天气有些沉闷。沿着坚硬的石子路缓缓的走着,来到了一处庭院,这里主任大概是出去了吧,不知住着几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但是看得出来,这庭院搭理的还不错,大概很热爱生活。 庭院旁有个池塘,风吹拂着水面,荡起层层的波浪,给池塘增添了些许生机。只是不知这是水从何而来,又可以往哪里去呢? 来到树下,好多果子挂在树上,不知道是否已经成熟,积蓄的营养不知是否足够让他们茁壮成长呢? 坐在秋千上,童年的美好记忆悄然浮现,我的小伙伴们哟,你们还好吗?摇晃的秋千,欢笑的两人,这大概就是爱情美好的样子。这才惊觉,忘了有多久,只有我和她,听着心跳挽着手,仿佛陪伴到了时间的尽头
A 当你表现出自己的脆弱和无力的时候,爱你的人自然会想办法给你支持,你能接受他的方式,那么大概率你就会爱上他。
A 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家长的困境,这个困境有四道边,一是既要给家庭物质条件,又要给家庭情绪价值,只出不入,无力平衡;二是不知道环境如何影响孩子,也没察觉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三是有想法,但缺乏实现想法的思路和方法;四是家庭成员之间意见不一致,配合不起来还相互埋怨。而这四条线里面还有一根刺,想要爱家人,却不知道怎么爱,想要被爱却频频失望。 ​困得久了,人就木了,不敢爱,甚至不相信爱,关系就淡了,孩子和家长的心也都冷了。
A 这个世界会有很多人告诉你,“你还不够好”、“你要跳出舒适区”、“你需要更优秀”,但生命中究竟有多少痛苦来源于不完美本身,而又有多少痛苦来源于对不完美的纠结和恐惧呢
动态
安安
我为什么总是融入不到团体

12
27
匿名
对待人际有着很苛刻的要求 一旦对方有让自己觉得是不关心爱护自己的地方 就不会原谅 在期待落空后 就不会再原谅和建立连接

10
19
花荫之中
青春期女孩看漫画性图片,该怎么教育,请教老师

7
9
打开情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