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 永远只能依靠吸引而不是追逐讨好 如

徐恒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 永远只能依靠吸引而不是追逐讨好 如果一味要求别人改变的人 绝不会为了你的改变而知足或感激 从不要求别人为自己改变的人 永远也能看见自己或别人的闪光 所以目光只需看向自己自会吸引欣赏

1温暖
0回答
黄小帅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赵莎莎
阿德勒的目的论 – 强者的心理学 阿德勒明确否定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这一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心灵过去所受到的伤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创伤,是导致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 但是阿德勒说,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不是因为所谓的心里创伤而痛苦的。实际上我们会从过去的经历中,发现并挑选出符合自己“目的”的种种因素,然后选择了“不幸”来达到我们自己的“目的”。 我第一次读到“是我们亲手打造了自己的不幸”这句话的时候,认真停下来回味了一下。然后我就发现,阿德勒心理学,是属于“强者”的心理学。这里的强者,不是我们社会上给成功人士贴的标签。我这里说的 “强者”,是指一个人内心有力量,内心强大。 为什么我会觉得阿德勒心理学是“强者”的心理学呢?因为,当我们把自己的“不幸”归因到无序的外部世界的时候,意味着我们可以掌控和改变的那部分“世界”是极为有限的。而归因于我们自己,就意味着我们时刻拥有掌控和改变的可能,而且我们有责任去改变。 但是,一旦我们摸着“原因在自己”这一条线索,去追溯不幸的源头和原因,我们其实也就已经掌握了关于幸福的密码和钥匙。当我们真正认识到“不幸”的原因在“我”自己身上时,也就终于可能下决心扛起自我负责的重任,也终于可能获得改变的力量。 这时,我们面对自己的不幸,终于无处可逃了。而我们直面现实的勇气本身,其实就已经让我们成为了内心有力量的强者了。 备注:摘抄自《被讨厌的勇气》

徐逸帆
非暴力沟通过程: 1.什么是我的观察。在沟通时,我们尽量客观的说出我们的观察,而不是评价。相较于观察,评价往往会让我们觉得被批评或指责,而观察只是我们在描述客观事实,更容易和对方达成一致的看法。 2.我的感受如何。这里我们可能需要区分一下“感受”与“想法”,例如你和伴侣产生了矛盾,你觉得ta不爱你了,这个是想法;而你觉得很难受、想哭,这个则属于感受。所以在我们和对方沟通的时候,我们尽量基于客观的事实,来向对方说出我们的感受,这样会让对方更能理解你。 3.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有时候我们会认为我们的感受是由于对方的行为造成的,例如我们看到伴侣玩了很长时间的游戏或者看了很长时间的电视剧,我们对ta说“你和游戏过去吧(你和电视剧过去吧)”,又或者不理对方,这时候往往会让双方的情绪都感到很烦躁。我们可以试着问问自己,自己这时候想要什么,通常我们是想要对方陪陪自己,那我们可以试着说“你已经玩了*个小时游戏了(你已经看了*个小时电视剧了),我感觉有点孤单,想要你陪陪我”,这时候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感受来源于我们的需要,所以当我们准确地表达出我们的需要的时候,我们才能避免指责,一起讨论需要,促进我们的关系。 4.为了改变现状,我的请求是什么。在我们向对方表达了我们的需要之后,我们还需要明确的告诉对方,我们的请求是什么,这个请求越清楚越好。这里我们需要区分一下“请求”和“命令”,“请求”是“你可不可以”,而“命令”则是“你必须”,相较于请求,命令更容易让对方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结合第三点,我们可以接着说“你已经玩了*个小时游戏了(你已经看了*个小时电视剧了),我感觉有点孤单,想要你陪陪我,你打完这局游戏(看完这集)可以陪一下我吗?” 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结合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景作出不同的调整。重要的是我们对这四个方面的觉察,而不是用什么字眼去交流。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