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烦恼如盐,是咸是淡,取决于心量的大小。
王倩倩
烦恼如盐,是咸是淡,取决于心量的大小。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邢松
爱不是可以训练的技能,善良也不是。爱是某种情绪情感体验。重点不是培养,而是感受。善良是某种相对稳定的情绪情感价值倾向,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
常爱雪
你的内心笃定一件事情,你的情绪就会顺应你的内心,那么你总会找到去证实你预言的细节,最后的结果也会变成你内心所想。
李有军
如果你认识了自己,就会发现,没有人想要被改变,因为一个人被改变了,就等于他放弃了自我,否定了以往的认知和经验。因为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为了成为自己,每个人都在为活出自己而努力着,所以我们不可能改变任何人,除非他自己想改变,希望成为真正的自己。如果你还幻想着,试图改变你的伴侣的话,那么你的努力越大,问题就会越多、关系就会越僵化。其实我们之所以想要改变对方,就是因为我们不懂自己、不爱自己,不能接纳自己,所以我们才不愿意无条件的接纳和珍爱真实的伴侣。
王晓波
说花美就会有人说 “也有不美的花 ”。预想到会有这种抱怨,于是写“既有美丽的花也有不美的花 ”。这基本是废话。让所有人都认同的文字称不上表达。 ——铃木光司
田雨
寻找合适的治疗师也是在寻找自我。 那些不断寻找治疗师或医生或其他什么人,企图让这些人把自己的痛苦“无痛”带走的人,无疑是想要摆脱痛苦的,但缺少一些特质:洞察力、忍耐力和行动力。 洞察力可以理解为反思能力,一个人无法回忆有关自己痛苦的经历,就无法讲述故事,无法进行与自己有关的诠释,仿佛是一个痛苦但没有原因的人。 分析师无法了解缺乏洞察力的病人的个人历史,就无法理解他的痛苦,无法进行有效诠释,这种无望感就是病人也感受到并向带给治疗师的,往往治疗师会因为这种没有希望而放弃,这刚好再一次验证了病人的观念,即“我又被抛弃了,没有人能理解我的痛苦”。但这种无法理解自己和被理解的绝望不会导致病人不再寻求帮助,反而促使其更加想要找其他的人,同时找很多不同的人来拯救自己。而这种重复很慢带来真正的改变,因此,分析师唯一能做的就是抵抗这种无望感和愤怒,没有真的绝望并“抛弃”病人已经为未来可能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忍耐力和行动力在疑病症患者身上比较常见,病人不断地逃避让自己痛苦的经历和感受,同时不断产生和关注身体的不适,不断地寻找不能帮助其解决真正问题的医生,完成这种否认和逃避。的确,很多时候心灵的痛苦要比身体的不适难受得多,如果治疗心理的问题可以像治疗身体那样清晰和可控就好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疑病症有时候不仅只看医生,同时还去参加个体或团体治疗,只不过在难受的时候,会因为无法忍受这种痛苦的身心感觉而会立即行动——“急病乱投医”,导致治疗师无法带他进入到痛苦的内在世界去练习忍受,只能将自己的内在空间借给病人,暂时涵容他的痛苦,直到有一天可以把这些痛苦还给他。所以分析师面对这类病人只能与他一起关注身体疼痛,并在治疗中忍受本该属于病人的痛苦,直到病人感受到他的这部分痛苦起码在在分析师那是可以忍受的,也许才愿意开始一点点拿回去。
安美花
早上上班路上拍的 每次经过这里,心情都好好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