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谦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 | 山东 | 滨州
altText
5.0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个人成长
婚恋情感
用真心来陪伴真心,用生命来点亮生命
持证
8
服务
18
咨询
35
小时
相册
方案
首次体验咨询
¥
96
/次(60分钟)1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语音套餐
¥
102
/次(60分钟)5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视频套餐(推荐)
¥
144
/次(60分钟)5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简介
简介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中级社会工作师,家庭教育指导师。

热爱学习,持续成长,有丰富的生活和职场阅历,从事心理咨询7年,累计个案时长超500小时。

【受训经历】

2015-2016年-参加人社部心理咨询师专业课程线下学习一年,考取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2017年-参加沈艳英老师催眠培训

2018年-参加蔡仲淮老师催眠培训,并获得国际整体暨自然医学学会(IHNMA)催眠师证书

2019-2022年-参加地方知名心理平台导师班系统培训,全面学习NLP、焦点解决、团体辅导、OH卡、系统排列等课程,实现全面成长

2021年-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并获得证书

2022年-参加平台认知行为长程培训

2022年-参加马春树老师催眠培训班学习

2023年-2024年-参加淄博稷下心理研究所课程,学习精神分析、接纳承诺技术、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等课程

2024年-参加常承生老师沙盘学习、赵然老师焦点解决学习

【擅长问题】

个人成长催眠助眠压力管理亲子关系婚姻家庭

【工作人群】

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烦恼、困惑的伙伴,渴望探索自己、成长自己的伙伴。

【咨询风格】

稳定接纳共情真诚

【对来访者的一段话】

痛可以修复,爱需要流动。我是一名生命的陪跑者,愿意陪伴您一起探索人生、奔向幸福快乐的彼岸。

资质认证
资质认证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领域
擅长领域
情绪压力、 亲子教育、 个人成长、 婚恋情感
用户评价
心理咨询师非对称
非对称
第2次咨询
2025-1-7 通话咨询
总是约不上时间。算这个平台咨询师能力非常排前面的,就算有人工智能的感觉,模仿人类也模仿得惟妙惟肖了,反正我是没找到明显破绽。这号我又准备弃了,真心祝好,你值得。
心理咨询师我是一条小青龙
我是一条小青龙
第2次咨询
2024-12-22 通话咨询
沉稳的力量感,像大地一样
心理咨询师非对称
非对称
第1次咨询
2024-11-30 通话咨询
ChatGPT本T哈哈哈……也祝福您……
心理咨询师时光弄晴
时光弄晴
第1次咨询
2022-12-8 通话咨询
王老师很专业,经过一个小时的倾诉和沟通,心中的烦恼和郁闷一扫而光,非常感谢王老师。
心理咨询师小甜瓜
小甜瓜
第1次咨询
2022-9-30 通话咨询
和老师聊完之后,感觉轻松了很多!老师很专业
心理咨询师苏生
苏生
第1次咨询
2022-9-28 通话咨询
催眠引导很安全,睡眠质量有改善,非常感谢。
TA回答了问题
A 今天来聊聊一个我们都经历过的小烦恼:排队!是不是每次去超市、机场、食堂,总觉得自己的队伍永远是最慢的?更离谱的是,刚换到旁边那个“看起来更快”的队伍,结果原来的队伍突然就飞起来了!这是不是让你怀疑人生?别急,今天就来揭秘这个“倒霉定律”背后的心理学真相! 想象一下,你站在超市收银台前,左边的队伍排了十个人,右边的队伍只有五个人,你会选哪边?大多数人会选人少的队伍,对吧?但问题是,队伍的速度并不完全取决于人数,而是收银员的效率、顾客买东西的多少、甚至扫描商品时会不会出错。换句话说,选到快队其实是个概率问题。如果有五个队伍,你选到最快队伍的概率只有五分之一。队伍越多,概率越低。 更有趣的是,我们的大脑会“欺骗”我们。比如,你只记得几次换队后队伍变慢的经历,却忽略了大部分时候队伍其实差不多快。这种现象叫“幸存者偏差”。 再加上“错误相关效应”,你会下意识地把“一排到我”和“队伍变慢”联系在一起,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其实只是随机事件被你过度解读了。 那怎么办呢?其实,排队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聊的等待。下次排队时,不妨试试这些小技巧:玩个小游戏、观察周围的人猜猜他们的职业,或者和朋友聊聊天。甚至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整理待办事项、规划一天的安排,让等待变得高效又有趣! 记住,排队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会享受它,你会发现,等待其实也没那么难熬!下次再遇到“倒霉定律”,就用这些方法来应对吧!
A 你不需要完美,才能被爱。 你存在本身,就是生命的礼物。
A 真正能改变一个人的  并不是一时兴起的行为 而是重复的行为  就像查理·芒格说的 发现什么是有效的,重复它 发现什么是无效的,避免它 我们不需要跟风新的潮流  只需要正确的重复  多审视自己重复做过什么  而不是一时兴起做过什么
A 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的原因并不在于我们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当我们面对人生中能考验生命勇气的重要境遇时,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作出回应。
A 你是不是也经常被一些还没发生的事搞得焦虑万分,吃不好睡不香?其实这种担忧,真没必要,有句话说得好,“永远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 给大家讲个作家林清玄小时候的故事。他家院子很大,种了不少树,父亲要求孩子扫完院子才能去上学,大家都不乐意。为了偷懒,父亲教了个办法,让孩子们在扫地前先摇树,把明天要落的叶子提前摇下来,这样就能两天扫一次。第二天,孩子们使劲摇树,累得不行,好不容易把摇下的叶子扫干净,可风一吹,又有新叶子落下来。他们还以为是摇得不够用力,第二天接着拼命摇,结果把好几棵树都摇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就像扫院子,你再怎么想解决明天的烦恼,该发生在未来的事情都不会提前来临。很多时候,我们总为未来焦虑,可那些担忧的事,大多都不会发生。就算真发生了,也没想象中可怕。就像小时候觉得忘带作业是天大的事,高中时觉得考不上大学是天大的事,恋爱时觉得和喜欢的人分开时是天大的事。 后来呢?还不是都过去了。天大的事和屁大的事之间,往往只隔着时间。 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大脑会把害怕的事影像化,反复在脑海里播放,越想越焦虑。而且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都会消耗我们的心理能量,让我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没精力。 所以啊,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做让你焦虑的事。别老想着太远的将来,活在当下,把今天的事做好,才是最重要的。当下的每一刻都过好了,未来自然也不会差。 所以,用随遇而安的态度,过顺其自然的生活。把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一句诗送给大家,过不好今天的人,明天会过得更糟。
A 舍得是一种投资, 有取必有舍, 有舍才有得。 你对这个世界不贪婪, 世界自然不会对你太吝啬。 懂舍得,方懂人生。
A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和谐与否直接影响成员的心理健康。健康的家庭并非毫无矛盾,而在于其应对问题的能力,下面介绍维系家庭生命力的三大核心法则。 第一把钥匙:激活家庭的自我修复力 家庭如同有机生命体,必然经历成长中的阵痛。张琰强调,关键在于建立"问题敏感度"——当矛盾浮现时,能否及时觉察并调整互动模式。这种韧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快速响应机制,二是破除阻碍改变的固化思维。例如长期隐忍的沟通模式,或是代际传承的情绪表达方式,都需要通过系统性梳理实现突破。 第二把钥匙:划定亲密关系的安全边界 如何在亲密联结中保持个体独立性?当伴侣要求独处时,本质是对自我空间的正当需求,而非情感疏离的信号。就像每个人都需要充电时间,家庭也需要建立"缓冲带"。通过非暴力沟通明确彼此界限,既能满足情感联结,又能守护心理空间,形成流动的支持系统。 第三把钥匙:植入幽默化解压力的基因 在严肃的家庭议题中注入幽默因子,是减压智慧。比如:当青春期孩子嘲讽父亲"像24小时工作的机器人",这位父亲以自嘲回应"确实需要更新系统",瞬间化解剑拔弩张的氛围。这种"无害化调侃"不仅能释放情绪张力,更能培养家庭面对困境时的弹性心态。
A 照顾好自己, 世界才会属于你。 适应这个世间所有的温度, 无论是季节还是人性。 学会天黑自己点灯, 天冷自己加衣。 有人疼,要懂得珍惜; 没人疼,也要照顾好自己。 风雨由天,快乐由己, 保重身体,健康第一。
A 每个孩子打从出生,那可都是闪闪发光的小天使,但随着孩子长大,家长的一些无知行为,或者说是自以为的爱孩子的行为,却一点点打压了孩子,孩子的光芒越来越黯淡,生命的能量越来越低。 第一件,就是不停地纠错。咱当父母的,都盼着孩子好,这心情能理解,可有些家长的做法就有点过头了。孩子不管做什么,都能挑出毛病,这个不对,那个不行,不停地指挥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可结果呢,家长越纠错,孩子错得越多,还越来越爱跟家长对着干,成绩没见提升,各方面反倒越来越差。 为啥会这样呢?大家想想,家长天天纠错,孩子心里就会想:“在妈妈眼里,我好像干啥都不行。”这么一来,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越来越低。回忆一下,孩子两三岁的时候,眼睛里那都是小星星,对啥新鲜玩意儿都好奇得很,到处探索。可再看看十几岁的孩子,眼里的光还在吗?好多都变得黯淡无光了,有的甚至除了游戏,对啥都提不起兴趣。说到底,就是家长过度纠错,让孩子慢慢失去了自信。 第二件,就是家长的情绪暴力。很多家长虽然没动手打孩子,也没开口大骂,但家里的氛围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有些家庭里,爸爸长期缺位,妈妈整天焦虑、脾气暴躁,还爱抱怨,整天眉头紧锁、唉声叹气。本来家是一个温暖的有爱的地方,但在这样的家里面,孩子的心是冰冷的。这种情绪暴力,让孩子在家里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心去发展自己、好好学习呢?他们的心思都被家庭的负面情绪给占据了,哪还有精力去追求进步呢? 在当下的家长群体中,这两大无知行为,真的是太常见了。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当父母的真得好好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别再亲手把孩子的光芒给磨灭了!
A 为什么身价千亿的雷军,却劝长辈们“别给年轻人建议”? 雷军多次公开表态:不要给年轻人建议,相信他们就好!这听起来有些奇怪,咱们给建议,不都是为了帮年轻人少走弯路嘛。但雷军这么说,背后其实大有深意。 在雷军看来,年轻人正处在充满活力、创造力爆棚的人生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有着无穷的冲劲。而过多的建议,可能会像给他们套上了枷锁。 比如说,老一辈常常告诉年轻人,找工作要稳定,最好进体制内。但这可能就会让一些有创业梦想、想在新兴行业大展拳脚的年轻人,在还没尝试之前,就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建议越少,可能越多!年轻人需要的不是“安全手册”,而是跌倒后爬起的勇气,和探索未知的自由。每一次跌倒,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如果我们一味地用自己的经验去给他们指所谓的“明路”,很可能会让他们错过那些只有自己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的宝贵财富。 就像当年雷军自己,要是听了别人的建议,稳稳当当待在原有的舒适区,那怎么会有后来改变手机行业的小米呢?所以,让年轻人自己去闯荡吧,他们的潜力,超乎我们想象。 真正的帮助,是给年轻人试错的空间,陪他们复盘而非指挥方向, 就像雷军说的:“人生有无限可能——信他们,比教他们更重要!”
动态
匿名
刚认识同性朋友一来看你脸部皮肤。再掀开刘海看看额头,发现有小细纹和一个小疤问疤怎么来的,但是她的这种行为引起我不适,说不出来的不舒服。她有点细节控

3
7
匿名
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我不敢走出家门。我想出去。我不敢走出去。我找个咨询师就能帮助我走出家门吗。我特别恐惧。我多看书就能走出恐惧吗。我恐惧别人的眼光。我在家我...全文

5
7
匿名
感觉在单位融不进去

10
14
打开情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