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杰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 | 北京 | 北京
altText
3.0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人际职场
情绪压力
我愿陪你一起面对人生中的风雨挫折
持证
6
服务
7
咨询
11
小时
方案
5次视频咨询
¥
108
/次(60分钟)5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10次视频咨询
¥
108
/次(60分钟)10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5次电话咨询套餐
¥
108
/次(60分钟)5次起 通话咨询
预约
简介
简介

【个人介绍】

我是自体心理学取向心理咨询师,带领来访者一起追根溯源,探寻潜意识,寻找痛苦背后的根源所在,建立起新的观念和模式,走出过去的限定,勇敢的活出真实自我,重获心灵的自由。

【受训经历】

2024年-2026年:北佳第四届国际自体心理学两年制培训

2023年:沙盘游戏c级咨询师培训

2023年:焦点解决培训 

2021年-2022年:心方向一年制实习(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及自体心理学理论、技术及案例督导)

2020年-2023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系统培训

2022年-2023年:唐登华家庭咨询师培训

2022年-2023年:刘芊驿精神分析理论+实操+案例分析工作坊

李小龙客体关系理论培训

Bessel世界首席创伤大师讲创伤对个体的影响及咨询技术方法

Bonnie精分各学派理论与应用场景

Vamik精神分析泰斗精神分析核心概念与咨询技术18讲

李鸣精神分析视角下的咨询主题

Peter Shabad 贯穿你一生的创伤、内疚与羞耻,深度解析咨询室”情绪” 庄慧秋

自由书写与自我咨询20讲

心理学从业基本功班(岳博士带领)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课程

【擅长问题】

个人成长:童年问题、自我探索、自我认同、性格缺陷

婚姻家庭:亲密关系、家庭问题、婚姻危机、缺乏安全感、家庭关系修复

人际关系:社恐、人际关系冲突、讨好型人格、缺乏安全感

【工作人群】

成人以及儿童

【咨询风格】

温暖抱持

【对来访者的一段话】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我们需要在关系中体验,体验内心的伤痛、不安、孤独、迷茫、无助、不确定等等被看见和理解,不被评判;我们需要迈过内心构建起来的阻碍,看见内心的富足,看见完整真实的自己,接纳完整真实的自己;如果你相信,我愿意一路陪着你。

资质认证
资质认证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领域
擅长领域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人际职场、 情绪压力
用户评价
心理咨询师123
123
第1次咨询
2024-3-24 通话咨询
老师很专业,很温暖,收获很大,会继续咨询
心理咨询师呕(已下线)各吴恩
呕(已下线)各吴恩
第1次咨询
2024-3-22 通话咨询
好难聊的人。
TA回答了问题
A 在婴儿生命最初几个月,作为小婴儿,父母还很难识别他们已经有自体感了,但是他们是有一些自体的萌芽的,因为在那个时候他们还不具有我们说的自体。之前谈到的核心自体是具有结构化的自体,具有凝聚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但是这个核心自体是在婴儿几个月之后才逐渐形成发生的。而在孩子生命的前几个月里,父母是怎么体验孩子的呢,其实这里大多数还是他们自己的幻想,是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想让他们成为什么样的孩子的幻想,是他们自己建构并投射到孩子身上的,其实在孩子头几个月里,是父母自己的幻想主导并体验孩子的感受。总结一下,在孩子的头几个月,主要是父母的投射,主要是父母怎么去想象这个孩子去理解这个孩子的。所以最初的几个月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投射做反应的。这其实是个好事儿,就是父母在孩子头几个月有投射是正常的,因为这样就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持续性发展的基础。虽然父母已经把孩子当成什么样的人了,但是很明显,孩子还没有做好去做这个父母眼中的人的准备,这是一方面。另外,还有调谐和反应性的部分。 然而很重要的是,虽然父母有这样的投射在,但是他们也需要具有修正自己投射的能力,那么他们就需要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他的需求的表达、他的情绪的状态来对应的反应和自身的调谐,通过这些来修正对孩子的投射,但是如果他们过度沉溺于投射,就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反应性和调谐。 通过这种互动慢慢地就发展到第二年,后面几年慢慢就可以看出来孩子在表达一些他经由这些互动形成的一些独特的人格特征。而在这段时间,父母会去修正自己的投射,他们会根据孩子越来越大他自身的特征就越来越明显了,父母就会看到,原来我的孩子是这样的,他有这样的行为跟我交往和互动的,这是他们就会修正自己的投射,而真实地看到孩子自己独特的他发展出来的特色。随着孩子长大,他的自体客体体验也在逐步发展,而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有可能、有机会从父母身上获得自体客体体验的满足的。逐渐地父母就意识到说,我的孩子是有这样独特的性格的,我和他之间也有这样独特的主体间性的感觉,我是这样的,我的孩子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之间就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互动,父母就会开始反射回去,孩子就会从父母那里体验到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从父母的反射中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A 我们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要做一个内核稳定的人,什么样的人会内核稳定呢?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说,有内聚性自体的人,会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稳稳地站住。 那么什么是内聚性自体呢?内聚性自体是指个体能够将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广泛连贯地联系在一起,并以连续性的方式体验自身和他人。在咨询中,来访常常会谈到这样的状况,在面对否定和质疑、指责和打压、挫折与失败时,他们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和羞耻体验中,认为自己是很糟糕的。而拥有内聚性自体的人在遭遇这些事情时,也会感觉挫败、艰难,但在他们的内在坚定的信任着:我遭遇了失败的糟糕的事情和人际关系,不代表我是失败的、糟糕的,我依然知道我是可爱的,是棒的,是有价值的。
A 当你只注意一个人的行为,你没有看见他; 当你关注一个人行为背后的意图,你开始看见他; 当你关心一个人意图背后的需要和感受时,你看见他了。 透过你的心看见另一颗心,这是一个生命看见另一个生命,也是生命与生命相遇了,爱就发生了,爱就会开始在心间流动,喜悅而动人!这就是因为吸引而幸福!当你只关注自己的行为时,你没有看见自己; 当你关注自己行为背后的意图时,你就开始看自己了;当你关心自己意图背后的需要和感受时,你才真的看见自己了。 透过内心看见了自己的心灵真相,这是你的生命与心相遇了,爱自己就发生了,爱开始在自己身上流动,你整个人就开始变得和谐而平静!这就是真爱的发生。看见是最深的爱。
A 就像人生来需要关系,这是最基本需求,我们无法脱离关系去生存,成年人需要去爱,去工作,去充分展现自我的价值,但很多时候被我们遗忘了,总是想要去证明那种纯粹的爱和价值。
A 温尼科特说有一些人从一开始就找不到存在的基础,因为他们不被允许有全能的幻想,他们没有体验的能力,自主性体验和参与感是缺席的,只能拼命保护自己不受外界的入侵,有一点像是被关在禁闭的牢狱中,或者是在拼命的阻止可能产生的一些痛苦。因此,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对他们来说都是外界的干扰。
A 我们内在的感受,需求等,很容易投射到他人身上,而且如果不去刻意觉察,便觉得理所当然。比如亲密关系中,亲子关系中,很容易感到愤怒,不满,控制,贬低等等,也许仔细的觉察一下,是自己内心的渴望,需求,对自我的不满。
A 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为一件事很痛苦,旁人看了也很痛苦,他自己也很难受,但是就是无法做出选择,做出改变。这个时候,他往往会想,为什么我会是这样一个我,我能不能变一变,或者谁能帮我把周围的环境变一变,为何我总是陷在这样的痛苦之中? 这个人如果满心里所想的是,世界上有没有什么妙法可以缓解我的痛苦和难受?让我可以不用面对如此艰难的选择,也不用在眼下这种情境下煎熬,那么这种想法,和依据这种想法所做的很多事情,都如同达摩说的一样,是白费力气罢了。 世界上没有妙法,能够解脱痛苦,从痛苦中解脱的人,无不是经历过很多痛苦。也就是说,经历痛苦本身,才是通往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道路。 关于痛苦,逃是逃不掉的。什么精妙学说,什么灵丹妙药,都不可能真的让你从痛苦中解脱。 如果你看到一句话,就已经觉得解脱了,那一定是因为你已经从你的成长痛苦里,走到了领悟超越的门口。不是这句话有多神奇,是你自己其实一直走在一条虽然痛苦但却是朝向光明的路上 你一直这样痛苦着,也一直坚持着,你一直觉察着,身处黑暗也朝向光明,因为你相信光明的所在。这样的痛苦,会带来成长。 心理学,并不是一门让人获得良好感觉的学科 心理咨询,很多时候,就是打开防御走近真相的过程,也会引起来访者的阻抗或者不适。如果来访者的内心真的还没有做好准备去面对自己的真相,咨询师和来访者都要停在某处,等待那样一个时刻。而这个等待对于有的人来说,或许是很久很久。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心理咨询也好,心理学也好,并不是一个什么绝佳妙法,你了解了,懂得了,你顿时就感觉良好了。 不,它只是试图帮助你,去诚实面对自己罢了。而这种诚实面对,有时是很痛苦的。
A 界限是什么?我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吧。朋友A对朋友B说了很多,以证明朋友A说的是对的,A希望说完之后朋友B能够理解,并希望B照A说的调整自己的行为。朋友B听完之后,觉得朋友A说的也很对,他能理解,也觉得有道理,但是朋友B表示,“虽然你说的是对的,可是我还是不想/不能/没有办法这样做。” 朋友B这样说的时候没有负面的情绪,因为他的确理解A的意思,但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他基于自己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你说的对,即使我也认为是对的,但是我还是可以不这样做的,我基于我自己的状况做出了不做的选择,并承担我做得‘不对’可能带来的后果。” 即使别人的观点是“对”的,“规则”是成立的,我也可以根据我的实际状况和感受,选择不去遵循那样的观点行事,选择不去按照那样的规则行事,并承担其后果。这就是一个人自我的界限。
A 我们的人生阅历、工作经验,比孩子多很多,但走过,就忘了。 总用自己现在的视角、判断、标准去要求孩子:“你应该宽容”、“你应该有同理心”、“你应该学会反思”...... 但回想一下,我们几岁、十几岁的时候在想什么干什么?现在的我们,真的做到这些了吗? 用同理心,宽待孩子;用自身行为,影响孩子。这才是言行一致的讲道理。 这时,不用你把道理说尽,孩子也会向你所展现的品格靠近。
A 每一个来访者,都是在经历人生中最为痛苦的阶段,蜕掉以前的那个已经不能适应自己的壳,长出新的壳来。但这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时候,于是有些人宁可让自己退回到以前那个哪怕已经破裂了的壳中,苟且生活。
动态
匿名
让人心情不好提不起兴趣

9
11
匿名
我感觉自己处理不了人际关系,现在在单位的这个岗位,有点得罪人,就算你再公正,别人还是觉得你不对,尽管每个月的考核是领导定的,别人还是对我有意见,这个是我...全文

9
20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自我感觉良好是人活在当下的勇气,当然了,过高会容易失败,容易招人讨厌,过低又畏首畏尾,一事无成,我理解的是比真实的状态稍微高一点点利于创新,稍微低一点点...全文

11
13
打开情说APP